紫砂壶上的青铜时代
2014-12-11 14:29:03 作者:沈嘉禄 来源:新民晚报 已浏览次

杨忠明早年曾向郑逸梅求教写文章,向陆明良求教刻印钮。陈巨来曾嘱杨忠明刻印钮,一刻就是十几方,这说明巨公对他是非常认可的。后来杨忠明还向年龄相近的陆康、陆大同伯仲学书法绘画,还经常去陆澹安、钱君匋、陈左高、朱大可、叶露渊、魏绍昌、苏局仙等老前辈府上请教艺事,听他们畅谈旧上海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儒雅与睿智。日积月累,杨忠明也装了一肚皮轶闻趣事。近年来经常在报刊上撰写饶有情趣的文饭小品,大上海的前尘往事与风云际会,前辈文人的风范与市民阶层的智慧,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不少朋友干脆称杨忠明为“旧闻作家”。
在刻印钮之余,杨忠明还刻起了紫砂壶。以紫砂壶为载体表现书画艺术,由陈曼生这一代文人开先河,由此文人介入越来越深,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也水涨船高。但一般而言,彼时文人匠师一般仅画些花鸟鱼虫小品,题一两行清丽诗词或佛家偈语,成为情志与趣味的寄托。而杨忠明则别出机杼,参照香烟牌子、老照片、广告画、月份牌、旧报刊杂志所记录的内容,以老上海为专题进行创作,将弄堂游戏、风味美食、市井风情、老街剪影以及老茶馆、老饭店等世象百态一一重现,获得一片喝彩。
最近,杨忠明为拓展表现题材,精心选取了一组夏商周青铜重器上的图案,移至紫砂壶上进行二度创作(见下图)。紫砂壶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洪泉的女儿范莉设计,选取当地优质紫砂原矿泥料,在范洪泉大师亲自监制之下,再由工艺师进行限量版纯手工制作。
品泉斋主人范莉在紫艺世家长大成人,从小耳濡目染,学艺也很早,深得其父衣钵。参与设计制作的紫砂壶于传统中寻求突破创新,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此次为杨忠明特意定制的紫砂壶,壶面平阔,有较大的表现空间,便于落笔和下刀。杨忠明就细心揣摩青铜器的造型特点,截取具有典型性的局部纹饰在壶上画好,每根线条、每处折弯都不马虎,夸张而不失谨严,规整而不失活泼,神秘诡异的宗教情感和超自然魔力淡化了,而具有亲民性的装饰美获得了强调。仔细刻划后入窑烧结,再现了青铜器的狞厉之美。
三代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有几何纹、动物纹等,其中的回纹、雷纹云、涡纹、乳钉纹、蚕纹、蝉纹等,装饰性极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进入商代中期和西周中晚期,此时的青铜器动物纹饰出现了较大变化,产生了一种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比如有饕餮纹、龙纹、凤纹等,这些纹饰后来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杨忠明将这些纹饰移至紫砂壶上,不仅在陶器上艺术地再现了“青铜时代”的气概,更希望青铜器那种在数千年前就达到很高等级的美学成果,通过日常饮茶行为,融入我们的生活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