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发展历史
2014-12-10 13:57:24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北宋时产于河南省西南部宝丰县(原汝州所辖)境内的御用汝瓷,工艺精细,色泽美丽,传世品稀少,数百年来,一直为收藏家们所青睐。
北宋是我国瓷器制造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的产品达到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顶峰,而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被后人列为五窑之首,列于云蒸霞蔚、如冰类雪的钧瓷之前。汝瓷胎质细腻,造型工整,以名贵玛瑙入釉,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如雨过天晴;釉面平滑细腻,犹如美玉;器表有极小的开片,纹同蝉翼,细碎繁密;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光照之下忽隐忽现,似晨星闪烁;满釉裹足支烧,支钉痕细小似芝麻,整个器形呈“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征。
在汝瓷所有的特征中,最为独到的是其“雨过天晴”般纯正天青的釉色。相传,北宋时,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后天空呈现的颜色,令微宗甚是喜欢,于是给烧瓷工匠传下圣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的这道圣旨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最后是汝窑的工匠取得了成功。虽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汝窑在釉色方面的匠心独运。
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中原,窑工南迁。仅仅盛烧二十余年的汝瓷,不但工艺神秘失传,就连窑址也不见踪影。北宋之后,历朝历代都曾尝试恢复汝瓷工艺,明清皇帝在江西景德镇组织了御窑烧制御用景德镇瓷器,然后将全国的优秀工匠集中到景德镇,仿烧各大名窑产品,其他四大名窑均仿烧成功,唯独汝窑难以仿成。建国后,汝州市也有几家仿制汝瓷的工厂,但一直没有生产出真正的汝瓷。汝瓷难仿,主要在其釉色,这种纯正天青的釉色在史料中记载甚少,按照化验的成份,调配烧制后呈现出来的釉色却不是天青色。
由于汝窑是官窑,直接由皇宫控制和经营,其产品专门为皇宫服务,而非商品生产,所以传世汝瓷非常稀少。据统计,全世界现存汝瓷传世品仅70余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一直以来,一个汝窑瓷片,就比黄金还贵。
令人惊喜的是,经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汝窑窑址之谜已经得以破解。1950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工作的陈万里先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实地的考察,最早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1987年——2000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次的勘察与发掘,终于在宝丰清凉寺四户村民的房屋之下,找到了汝官窑中心烧造区,发现了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灰坑和水井等,出土了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火照及插饼等窑具,以及相当数量的汝官窑花瓶等器具。在这些瓷器中,有一些是传世品中不见的新器形,如薰炉、套盒、梅瓶、方壶、小碗、大盆、板沿盘、莲纹碗和莲纹盏托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