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后世仿品的特征

      一、用水将器物洗干净,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现紫色,有时用手指蘸点水一摸,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二、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瓷器表而釉层,老瓷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种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磨线条的方向力度几乎都一样。

      三、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剥釉的周围胎釉的结合还是紧密的。

      四、用大头针撬缩釉点可破裂的气饱,用放大镜观察其氧化程度。

      五、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陶瓷,高倍放大镜下可显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六、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非常掂手(即重量大)。清中期以后的瓷器包括现在的瓷器,胎质疏松,有的胎虽然很厚,拿在手上却是轻轻的。

      如果你能常去瓷都景德镇拜访那里的师傅,了解新瓷做旧手法,经常到老城区建筑工地上检一些旧瓷碎片,相信你的眼力会不断地提高。旧瓷片会把你带回从前,面对大量的明清青花瓷片,将使你熟悉那如脂似玉的胎骨,晶莹剔透的釉水,回味无穷的青花色泽和画面上浓郁的生活气息,最重要的是你能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藏瓷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