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古瓷修复有难度
2014-12-09 17:03:17 来源:解放日报 已浏览次
10件青龙镇出土的唐宋陶瓷器,完美修复后昨天在上海博物馆集体亮相。电脑建模技术首度被引入上博陶瓷修复,专家透露,今后有望通过3D打印令修复更上一层楼。
青龙镇位于青浦区青龙村,曾是唐宋两代贸易重镇。2010年和2012年,上海博物馆考古部门在青龙镇发掘出土大量文物,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发现,也证实上海早在唐代已成为重要贸易港口。文物中很多珍品受损,如唐代景德镇褐釉瓷拍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上博陶瓷专家卜卫民表示,陶瓷器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加大了修复难度。
在美银美林“艺术保护项目”赞助下,上海博物馆首次尝试电脑建模参与陶瓷修复。上博副馆长陈克伦透露,过往青铜器修复曾引入电脑建模,用于陶瓷还是第一次。以瓷拍鼓、越窑青瓷执壶为例,建模时参考景德镇、北京故宫、上虞博物馆类似藏品,形成具体影像后,修复部门与陶瓷专家反复磋商,确立最佳方案。按照考古修复、陈列修复、可鉴别修复、完美修复等级递进,10件陶瓷器大多达到完美修复程度。昨天展示现场,上博陶瓷专家杨蕴拿起唐代长沙窑变形莲瓣纹碗介绍时,愣了一下,“等等,让我找找哪里做了修复?”细节以假乱真,与建模密不可分。“过去只能靠口头、图片交流进度,现在通过电脑复原细节花纹,立体显示,更加准确。”杨蕴还透露,热门3D打印技术也已进入上博研究视野。
电脑建模提高修复的准确性和速度,为此次修复专门定制的大型超声波、蒸汽清洗设备,一改以往浸泡清洗残片习惯,将可能的损害降到最低。不过,一件古老瓷器恢复生机,依然有重重难题,需要靠几十年经验的专业人员手工才能完成。卜卫民表示,10件陶瓷器中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修复难度极高,“它们图案远比康熙、雍正、干隆等清代皇家瓷器简单,但恢复釉洗的釉色堆积层、长颈瓶的透明釉色,需要反复试验调整。”卜卫民解释,这是由于瓷器修复采用冷补,不进窑烧制,釉色通过专门调配颜料画出来,模拟瓷器光泽,不像油漆,难度特别大,“尤其透明釉色犹如水彩画,加一笔很容易被看出痕迹。这是如今世界各大博物馆共同面对的难题。”此次修复中,釉色部分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卜卫民还强调,所有修复都是可逆的,等更先进技术问世,这些文物可以恢复到出土残件状态,再次修复。
青龙镇陶瓷修复工程是美银美林“艺术保护项目”与上海博物馆二度携手,2012年双方曾成功合作修复逾2000年历史的青铜器“交龙纹炮”。上博馆长陈燮君透露,双方第三次合作正在商议中,他呼吁更多有实力的社会主体关注文物修复这一冷门领域。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