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在发展演变中的工艺特征

      经过彩色装饰的瓷器,与素瓷相对而言。又称“彩绘瓷”。从广义的角度说,彩瓷主要有釉上彩、釉下彩、加彩和斗彩4大类,三国、六朝的青瓷中已有褐色彩绘与褐色点彩的使用;西晋晚期,南方已开始用褐色半点来装饰青瓷,东晋以后,南方普遍采用。隋唐袭用,并有所发展;隋代已使用墨彩点画瓷俑的眼睛、眉毛、头发、主褶、剑鞘等;宋代已出现釉上的“宋加彩”。元代则创烧了著名的青花瓷、釉里红等釉下彩。

      彩瓷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到景德镇等南方窑场;元明清三代出现了青花、斗彩、三彩,珐琅彩等许多种类,其中以青花和釉上彩技术成就最为突出。在明清两代,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艺技术,并加以综合、改进和提高,并有了一系列的创新。同时,白瓷质量的提高,也对彩瓷的兴起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的细腻洁白的白瓷作底,以各种彩色绘制的画面,才能充分显示它诱人的绚美和巨大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