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瓷灯有何特色

瓷灯:三国、晋代时期,流行陶瓷油灯具。三国时始有青瓷熊灯,典型器是南京清凉山三国吴墓出土的青釉熊灯。器形由承盘、承柱、油盏三部分组成。熊灯是以圆雕熊为承柱的灯具,多为铅绿釉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白釉五管油灯(北宋)

      瓷灯:三国、晋代时期,流行陶瓷油灯具。三国时始有青瓷熊灯,典型器是南京清凉山三国吴墓出土的青釉熊灯。器形由承盘、承柱、油盏三部分组成。熊灯是以圆雕熊为承柱的灯具,多为铅绿釉陶。

      唐代邛窑有一种瓷油灯,灯为敝口,上呈碟式,口以下渐内收,圈足,平底,一侧有短流。灯碗有中空的夹层,可注入水,降低油的热度,可减少耗油,叫“省油灯"。“省油灯”仅产于在四川一带,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宋白为玉津县令,于回汴都时带省油灯以赠友”的记载。

      辽金时代也有一些器形特殊的陶瓷灯具。如青釉摩羯灯,是辽代瓷灯式样,以印度佛教中的摩羯鱼为器形,鱼身,有双翼,卷唇扬尾,圈足。面贴塑两圆点眼,勾形角,近尾端处有一方孔,灯腹分为前后两个室(前室放盛油和灯芯,后室注入凉水降温,可减少油耗),里表均施淡青釉,器身上突出部位显露出白色的胎。l 972年辽宁北票出土一件,高9.4cm,长1 4cm,宽7.4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金代耀州窑也生产狮子灯盘,造型为一卷毛狮子,张口态,背部驮起一灯盘,盘里刻莲花一朵,狮子足踏底盘,底盘素胎无釉,盘底不平,有许多刀刻划痕。胎体厚重,青黄色釉,釉面有开片。

      明清时期流行一种把灯,又叫书灯,上为壶形,敛圆口,短颈,扁圆腹,有长柄下连圆盘形盏托,腹前有凸起的短流,后有曲柄,左右各饰有一个乳钉,器口有盖,器身上绘有青花水草纹。明代宣德窑和清代乾隆年间的唐窑,均有生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