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州窑的釉面特征

耀州窑在唐代处于初创时期,由于陶洗不精细,坩土中的杂质较多,胎中所含的颗粒状铁元素烧成后为釉下小黑斑,使瓷器不够匀净、光洁。有的还有颗粒状小眼与针隙。

      耀州窑在唐代处于初创时期,由于陶洗不精细,坩土中的杂质较多,胎中所含的颗粒状铁元素烧成后为釉下小黑斑,使瓷器不够匀净、光洁。有的还有颗粒状小眼与针隙。少数器物在施釉前粉饰一层白色化妆土,大多直接施釉。五代瓷器较唐代胎质细密,气孔较小。胎釉深、浅两色,深色较暗灰、铁黑,浅者呈灰白色。通体使用化妆土,从剖面看除深灰和铁灰的黑胎外,还有两条醒目的细白线加于胎釉之间。

      宋代早期瓷器一般胎釉较粗,胎上有白衣,且以青釉为主,釉面起橘皮纹这较多。宋代中期开始进入耀州窑的鼎盛时期。此时烧制、装烧工艺明显提高,所制器物质地精良、风格鲜明。器物火候高,质地坚实,胎薄釉匀。晚期器物胎质更为精致细密匀薄,但渐少有中期自由潇洒之韵致,而趋向平稳、工整、秀丽、端庄,艺术性减弱的同时工艺性增强。耀州窑制瓷的原料坩土来自“十里窑场”西南端的“土黄沟”,制瓷作坊就地取材,宋代作坊内发现不少粉碎原料的小型个人使用的石臼和安放在固定地点需借助杠杆操作的石硾,特别是黄堡四中校园内发现的大型畜力石碾槽均表明了原材料的加工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讲,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黑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胎质颗粒较五代时细,但胎质疏松与五代器相近,并有气孔。黑胎多施有化妆土。其釉色呈现多级色差,有一些器物沿袭了五代耀州窑瓷器的淡天青、灰青、青绿等色釉。而大多数器物则呈现出青中泛灰或泛黄的色调。釉面有橘皮纹的器物较多。

      北宋中期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已不见有黑胎,均为颗粒细小均匀的浅灰白胎。胎质致密,没有早期疏松和气孔的现象。其青瓷釉色的色调相当稳定,不见早期的多级色差,均呈典雅深沉的橄榄青,釉面温润有玻璃感。除青瓷外,此时期还生产有黑釉、酱油和黑釉酱斑瓷器。胎薄釉匀,釉面有裂纹者较多。

      北宋晚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胎多呈灰白色、浅灰色和土灰色。虽胎土的颗粒较中期稍大,但仍很均匀,胎质也十分细密。

      金元耀州窑瓷器胎釉粗厚,胎面不上白衣。由于烧造中采用了叠烧的工艺,一部分碗、盘内心被刮掉一圈釉,露出涩胎。正是这种烧造中存在的缺陷,为后人鉴定金代耀州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藏瓷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