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常规鉴定浅说(二)
2014-10-12 14:41:06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需要注意的是,明清官窑透明釉器因为釉质纯净,烧窑技艺精湛,对窑温的控制稳定均衡,所以很多产品的釉中气泡也较小、较密,但仔细观察分辨,仍可找出同气窑效果之间的微妙差异。
有人认为釉中气泡对鉴定工作没有作用,笔者不敢苟同。世界上任何想象都同一定的本质相联系。瓷釉中气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形成和分布变化一定有其物理的、化学的原因。不同时代的不同原料、配方、烧制工艺必然会在瓷器上有所反映,包括从釉质的气泡上表现出来,从而成为真伪鉴定和古瓷断代的重要参考。诚然,当前对釉中气泡的形成、时代特征及表现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还在探索阶段,但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
仿古瓷是个一本万利的营生,现在一些元青花高仿品不惜工本从各个环节上尽力模仿,包括高薪聘请名师用柴窑精心烧制,严格筛选,使成品几近逼真。所以,鉴定时务要全面分析。真元青花是柴窑烧制的,但柴窑烧制的不一定是真元青花,而气窑烧制的“元青花”则绝对是赝品!这是我们要提醒藏友们的第三个观念。
四、青料。是不是真元青花,用青花料来分辨是一种最有效、最便当的方法。观察近20年来元青花的仿品,在青花料的发色和色料在纹饰画面上的表现最容易露出破绽。
元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属进口料,近年组织过中国专家赴土耳其参观托普卡比宫珍藏元青花的蒋奇畦女士考证,它就是产于伊拉克的萨马拉青料。萨马拉是古波斯帝国的制陶中心,富藏钴矿。萨马拉在古代叙利亚语发音为Sumra,苏麻离当为它的汉语音译。
苏麻离青属天然矿物料,主要特点是高铁低锰,并且含有砷等微量元素。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不含砷等微量元素,因此无法用国产青料进行苏麻离青料呈色的仿制。然而近年来确实有不少赝品在青料的发色上同进口苏麻离青料已十分相近。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的仿制,包括现在时兴的“克隆”,都只能逼真而绝不能变成真的。真赝无法辨识,只能说是在辩伪能力(即辩伪思想和辩伪方法)上落后与仿制水平。
现在有的元青花高仿品在青料色泽上确实已近逼真,非但颜色接近,而且也有大量下凹并显“锡光”的“铁锈斑”。其实,元青花所用的进口钴料在呈色上原本并不一律相同的,在不容的窑温下,因氧化或还原气氛的强弱差异,回出现多种呈色效果:有的色泽较深,有的较浅,有的晕散严重,有的较少晕散;欠火者青中代灰,过火者深蓝紫黑;烧成温度适宜、窑位上佳者呈色极靓艳,沉稳青翠。对比真赝,我认为最难仿的有两点:一个是苏麻离青料的特殊呈色——蓝中微泛紫,青中蕴淡绿;另一个是纹饰笔道中的色料聚缩现象。这两个特点应当是进口苏料中天然矿物的复杂成分(包括氧化钴以外的其他微量矿物成分)在特定窑温和气氛下烧制的特殊化学反应和合成效果,制假者在破译之前当无法乱真。
那么,如果从色泽上难分真假,有怎样来鉴别真假苏麻离青料呢?我看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看“铁锈斑”分布得是否合理?“铁锈斑”是纹饰中青料浓重处铁离子大量聚集并经二次氧化所形成的,有其特殊的分布规律。仿元青花在化学青料中添加了较多的铁元素,烧成后也会出现“:铁锈斑”,也会有闪闪“锡光”。但是,仿品的“铁锈斑”在分布上,有的太过,“铁锈斑”的密度和浓度大大超过了苏麻离青料成分中铁的含量;有的是在纹饰绘制后再用人工配制的含铁量极高的料水二次复笔点染,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认为的制作痕迹,甚至在浅淡的青花纹饰上出现了原本不该出现的“铁锈斑”;第二,看青花纹饰笔道中有没有色料的串珠状缩聚现象?这种色料的串珠状缩聚现象,不但在用浓重青料大片涂抹人物衣饰等部分时会出现,有时在用浓料勾画回纹等细线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多寡表现是同元青花制品的优良精美程度相一致的。越精良者越少,反之相对较多。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目前尚未有正式报道,有人认为是青料研磨不细,留有微粒所致,我看可能与青料淘炼、去杂工艺水平有关。某些仿品制作者想必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且刻意模仿,但效果极不自然;第三,看青料想胎面的下沉附着现象。苏麻离青料比重较大,在烧制中若窑温正常就不会向釉面扩散,而是在釉汁底层发生晕散。侧看釉面会发现所有青料纹饰部分有下凹现象,只是青料极淡处不太明显。
任何一种国产料,不管它淘炼得或精或粗,其色感都和苏麻离青料差别明显,容易同苏麻离青料在色感上混淆的是另外两种进口料——明代的回青和晚青的“洋蓝”,因为三者的呈色都是青中泛紫。但细心观察,这三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苏麻离青和回青虽然都是天然矿物料,但回青含铁量低,喊锰量也不高,古浓艳出无“铁锈斑;回青和“洋蓝”都没有“铁锈斑”,到蓝中泛紫,但两者相比,回青沉稳耐看,“洋蓝”却俗艳刺眼。
说到这里,有两个现象必须提醒藏友:一是不要把锰锈斑当成铁锈斑。不少藏友曾经拿着明清时期低档民窑青花瓷问是不是元青花?因为他们看到在青花纹饰的浓重处有“铁锈斑”。其实这是国产青料加工粗糙或者下等青料烧制时产生的锰锈斑。铁和锰两种元素在地球上大都有共生现象,国产青料都是高蒙低铁型,如果原料淘炼不细,锰杂质剔除不净,在烧制中就聚集起来经二次氧化成锰锈斑。由于同铁锈斑一样呈深褐色,容易被误认为是“铁锈斑”;而是不要把“洋蓝”当成苏麻离青。“洋蓝”是晚清民国时期从德国、日本等化工染料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化学料,呈色虽然也蓝中泛紫,但因非常纯净,没有天然矿物料苏麻离青中的杂质和微粒,也没有铁锈斑。要在青料上辩真伪,惟一的办法就是拿上可靠的元青花标本反复观察,把进口苏麻离青看透看熟,形成条件反射的知觉。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