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凤首扁壶赏析(图)
壶身不是浑圆而是扁圆,昂起的凤首作流;卷起的凤尾作柄;展开双翅垂于壶身两侧,而凤身之下一丛缠枝莲花茂盛向上、生机盎然。
元青花凤首扁壶
年代:元
级别:一级文物
方位:首都博物馆4层瓷器展厅
壶身不是浑圆而是扁圆,昂起的凤首作流;卷起的凤尾作柄;展开双翅垂于壶身两侧,而凤身之下一丛缠枝莲花茂盛向上、生机盎然。
元青花这些年名气很大,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内各著名博物馆争相收藏。然而,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却曾经历尽磨难而重生。
1970年初春,旧鼓楼大街豁口,北京标准件四厂的工人正在城墙下挖土摔砖坯。一个周一的上午,一名铁路巡道工人打电话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反映说,在北城墙下面发现了青花白地的瓷器。
考古队的于杰悄悄对25岁的小伙子黄秀纯说:北城墙建造于明洪武初年,那底下可是元代地层。这里发现青花瓷至少是洪武年间,可能更早。很重要,咱们一定得去。
二人赶紧向军宣队负责人请示,得到的答复是:“你们这些挖坟头儿的,一三五不抓革命,二四六拿啥促生产咧。”
没办法,只好第二天再去了。
周二,赶到现场的黄秀纯和于杰惊呆了—由于晚来了一天,这批文物已经被“破四旧”了,碎片就扔在两边的土堆里。
“用大铁锤砸的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秀纯的语气中依然弥漫着无尽的痛惜和遗憾。
就是筛也得把它们筛出来!黄秀纯和于杰找来了铁锨,借来了筛子,用了三天把土堆过了一遍,碎片装在箱子里用自行车驮回了办公室。考古队的同事们你一片我一片帮忙拼对,有盘子、碗、盏托……十几件中最精美的便数这个扁壶了。可是,48块大大小小的碎片,只能拼出一半的扁壶,其余的部分只能由美术师魏群用石膏修补,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呈现石膏原色。由于大家都是考古人员而非专业修复人员,黏合并不精细,接缝清晰可见,大家开玩笑说,这是二凤的姐姐—大凤(缝)。在随后的30多年里,元青花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考古》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依然引来无数惊叹。当时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尚少,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极为珍稀,这批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器皿便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
2004年,首博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进行了历时13个月的修复。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凤首扁壶宛若新生,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它的美丽与珍贵—此器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扁壶造型,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壶身为雕镶成型,最后合成整体,制作工艺繁缛。造型构思别具匠心,整体画面饱满,纹饰生动流畅,釉质莹润。青花料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绚丽浓艳,略有晕散,铁锈斑特征非常明显。它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青花图案装饰与造型工艺相融合的体现,是元青花瓷的代表作之一。
根据已知的资料,青花凤首扁壶存世仅两件。2009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展出了一件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其器型与首都博物馆藏凤首扁壶相似,凤尾不同,与首博这件一凤一鸾,壶流、壶柄亦有残损,从工艺水准看各有千秋。
相关资料:
元代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采用一种进口的钴料绘制,这种彩料的成分高铁低锰,高温烧制后青翠浓艳,并形成含铁的结晶斑,过烧则出现晕散,形成类似于水墨画的效果。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其中用于外销的产品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供给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的大部分器型较小,纹饰疏朗,元大都出土的元代青花都属于这一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