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紫砂铭文艺术的审美观
2014-10-07 16:51:26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宜兴紫砂艺术自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茶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特别是增加了许多人文情怀的铭文。
紫砂壶上的铭文,就像一个人的“文凭”,读作者几语精美的文字,不仅可以直接读出作者的品位、学识、才气,还可通过对铭文内涵的赏析,或发人深思,或感悟人生,或体会世事,或启迪睿智。如若再同时品味那陶刻家挥洒传神的刻刀技艺,更能让人沉醉在壶铭的艺术境界里,心润如玉,神明如月,似一怀温馨的春风,舒心得不可言喻啊!
曼生壶是瓷库中国小编心仪中最雅的名壶之一。曼生的铭文向来被世人所称道。读他的铭文,更有一番美的精神享受。如他取名《却月》的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壶右,以我为规”,这以月之盈亏喻人的佳句,就是一则晓谕人生的座右铭,饱含着多少人生哲理。如其《方壶》的铭文:“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皆藏”,这既是做人处事之道,又是君子清正谦和的品质,让人默然而纳之。又如其《瓢壶》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不仅让人感受到骨清气正的刚阿之气,还有祝愿健康长寿之意,让人捧壶而饮,便觉有了养怡之福,可谓精、气、神俱在一壶也!又如他的《南瓜提梁壶》壶铭:“开心养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读着便让人回味起壶铭所蕴含的典故。也让人于隆冬饮茶时,神与古人相交,情与古人相融的高怀雅趣,可谓人生难得之乐。
晚清人梅调鼎为彩石所制的《博浪椎壶》题铭曰:“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原来该壶是依秦时的张良,派刺客在博望沙刺杀秦始皇,所用之铁锥原型抟制成的。因此,壶铭便跨越了数代时空,切换了用途,“化干戈为玉帛”,使人感到题铭作者对陶瓷茶具铭文匠心独运的心思。
郑板桥不仅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他也酷爱紫砂,并自制一壶,题铭曰:“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铭文诙谐,寓意不凡,对人生修养洞察世事,都含有辨思的哲理。同为清人的制壶大师陈鸣远,不仅壶制得好,而且所题壶铭亦为世人称道。他在壶上刻下:“汲甘泉、沦芳茗,孔颜之乐在瓢饮”的佳句,让人回味再三,得之甚多,也深感其诗词工底的造诣不凡。
时至当代,也有不少壶艺大师,刻下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铭文。如壶艺泰斗顾景洲先生,他制的壶堪称一绝,而他题的壶铭,也出语惊人。如他在《方圆》壶上题铭:“不圆而圆,不方而方,督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相济,允刻用臧”,这寥寥几语,给人多少处世做人的哲思禅意。还有一些国学大师书画大家及文坛名人,也都有为紫砂壶上题铭的雅趣,大都言简意远,文精语烁。如劝人吃茶的铭文“且吃茶”,“三分分,茶解解,解之之渴”等;有赞美壶形的,如“古铜质,金石形,砂水一壶”,“珠圆玉润”,“梅含香雪”等;有以茗会友的,如“赵州云,吃茶去,使我心,认真做”,“吟到梅花句自香,月明林下美人来”;也有不少休闲的题铭,如“满盏清茶闲读画,一天明月夜读诗”,“旦夕畅饮三杯,身心了无一事”,“瓦缶胜金玉,村茶胜国酒”等,让人品不胜品,读不胜读。
壶铭,不仅是附着在壶身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具有浸润陶冶茶人心灵情趣的独到功效,是集诗词书画篆刻为一体的艺术佳馔。每当放下心来的时候,捧着心仪的紫砂杯或者紫砂壶,品啜着壶中清心溢香的佳茗,心领神会地咀嚼着铭文的内涵意境,那将是多么的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啊!来源:藏瓷网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