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仕成款段泥紫砂壶赏析
2014-10-07 16:35:24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潘仕成款段泥紫砂壶
历代陶人为增加紫砂陶艺的色彩艺术效果,常用多种色泥怍不同配比,或再掺以硇砂、泥砂,使色泽变化更为丰富。种种变异,多彩陆离,妙色天错,斓若披锦,怡人心目。配泥之法,明代的时大彬、徐友泉、沈君用、陈仲美等,都妙出心裁,各有心得。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载:“时大彬,诸土色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徐友泉,配合土包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种种变异,妙出心裁。”“沈君用,配土之妙,色象天错,金石同坚。”“陈仲美,好配壶土。”“以天青(紫泥)、石黄(红泥)和之,成浅深古色。”
功夫茶区的紫砂壶以朱泥为主,而紫泥、黄泥、段泥壶相对较少在闽南出现。此壶以古籍所谓之“冷金泥”掺细砂为胎,容量小,墙稍长,出土自闽南,器身犹泛粉白土斑。墙沿钤有篆字“潘”印。
在功夫茶具体系中,潘壶是自成一格的品类。其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如本例者,日“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日“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者,即潘仕成,清道光间人。字德甫,广东番禺人。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仕成)先世以盐贾起家。道光癸巳年(1833)京畿荒旱,德南以副贡捐输赏给举人,历官至两广盐运使。在广州建别业,名‘海山仙馆’,即今荔枝湾‘台榭亭院’。……德龠喜收藏法书名画,搜罗极富。刻有《海山仙馆丛书》、《海山仙馆藏真帖》。……德蒂嗜茶,特制茗壶,以壶盖唇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至今流传,粤人名之日‘潘壶’。”乃知潘氏素嗜饮茶,便定制专属宜兴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其所用印款均为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加以延制,何者为潘氏所订,今已不可考。其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见楷书无印边者,或以铁刃阴刻者,亦有将陶人名印钤于盖内者。
潘壶一般为广东、闽南人家泡功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于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来源:藏瓷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