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瓷在收藏市场上为何炙手可热

      自2005年首次过亿以来,乾隆时期瓷器屡屡刷新天价,跑步闯关“五亿元”。乾隆瓷在收藏市场上为何炙手可热?

      从艺术品收藏角度来看,在艺术收藏品领域,乾隆时期的东西符合艺术品长期保值、升值的诸多规律,集真伪易辨、数量适中、备受瞩目、个性鲜明于一体。长期持有,此类艺术品的价格升值潜力甚至会胜过法国印象派的画作。

      而事实上,在乾隆时期艺术品身价陡增的背后,同时也反映出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高烧”。最近在英国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其5.5亿元的成交价格再度引发各界对艺术品市场存在严重泡沫的担忧。

      不过,经济学家张五常指出:“虽然从2000年开始,中国收藏品的价格上升得很快,增长率远离了市场平均的增长,但我认为,如果继续长期持有此类收藏品,藏家是不会输钱的。因为艺术品投资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复利效应。”

      在他看来,长期持有类似乾隆瓷瓶在内的艺术品不存在泡沫之说,因为艺术品所积淀下的“复利效应”非常惊人。举个例子说,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最伟大的论著,当时的售价是1.8英镑,225年后的今天,这本书售价10万英镑,每年的复利回报率达到4.86%,除了通胀因素外,每年复利的增长率也达到了2%左右。

      古书收藏还仅是收藏品市场上比较偏门的一类,大量的收藏品的收益回报远高于此。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中,若以每年复利8%来计算,200多年就会上升6000多万倍。就算剔除通胀因素,艺术品投资市场每年仍然有5%的复利。那么,你觉得收藏能不能赚钱?答案是肯定的!

      收藏品与一般商品和资产市场相比,艺术品还有极为特殊的一面:任何商品和资产未来收益都可以折现,这限制了其升值的潜力,泡沫吹大之后必然会破裂。但收藏品本身是没有产出的,没有生产力,也没有带来收入,所以它是不能够折现的,这意味着收藏品本身作为一个财富,标价是没有上限的。

      买了房地产,它升值一定是有上限的,是被未来收入、预期收入约束的。而收藏品的价格则是靠其他实体经济或资本市场中有收入的资产来支持的。真正的艺术品收藏还没有见过泡沫破裂的例子。目前中国的经济起飞到了资产持续增长、高度增值的阶段。包括房地产业、矿产业和江浙民企资产迅速增长,而艺术品领域为此类资金提供了很好的资产保值的出路,所以中国艺术品今天的价格,从经济规律来说是合理的。

      现在由于中国政府正在打压楼市,而股市也时常受到打压,大量资金已经并将还会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收藏品的升值对经济的增长是很敏感的,未来随着更多的中国人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寻求资产保值,中国艺术品价格仍将高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