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绿釉奠定唐三彩生产基础

陶质冥器,高32厘米、长40厘米、宽12厘米,呈站立状,双耳直竖、双目前视、嘴微张,颈腹间饰有绳环饰物,尾部向上卷曲,通身施绿釉。 记者 王志伟摄

陶质冥器,底径19.9厘米、高45.8厘米、口径20.6厘米,侈口、长束颈、扁鼓腹、高圈足,肩部附贴两兽首衔环耳,口沿外有两周凹弦纹,外壁腹中部有一周粗凹弦纹,通身施绿釉。
汉代釉陶的大量烧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开创了我国低温釉陶之先河,对唐代以后三彩釉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玻璃、翡翠、玉石制品等工艺品广为流行的今天,质朴的陶器似乎被人们渐渐遗忘,然而陶器不仅是人类流传下来的所有先古文化遗迹中最显著的标志,更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在中国陶器1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唐三彩无疑是一枝奇葩,但你可知道,色泽艳丽、蜚声世界的唐三彩却是由汉代釉陶发展而来的?今天,请您随记者走近市博物馆馆藏的部分汉代釉陶。
陶器在汉代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即釉陶。 “挂釉可保护器胎且起装饰作用。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釉陶数量较多,其中出土于平原王汉村的绿釉陶狗和陶壶品相最好,绿如翡翠,光彩照人。”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突出的贡献,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适于使用。
中国釉陶的着色剂,绿色是铜,酱黄色、褐色、黑色是铁,熔剂是铅。汉代的釉陶就是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出美丽的绿、黄、褐等色,其中绿釉最多,所以也称汉绿釉。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最早的釉陶是西汉时期的铅釉陶器,流传到国外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铅釉陶器。开始时只施绿、黄、褐等单色釉,到王莽时期出现同时施黄、绿、酱红、褐色的复色釉。东汉是釉陶最发达的时期,釉陶器的种类有壶、樽、罐、洗、博山炉、瓶等,还有坞壁建筑模型和俑人、猴、鸭、狗、鸡等陶塑,此外还新出现了黑色釉。
东汉以后,釉陶生产因战乱一度衰落,十六国时期开始复苏,北朝时期产量增加,转为在瓷器作坊中生产。
汉代釉陶的大量烧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开创了我国低温釉陶之先河,深刻影响了唐代以后三彩釉陶的发展,为唐三彩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宋、元以后的琉璃等均是它的继续和发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