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碎瓷片 巧手补精品

说到80后,人们常会联想起那些兜里揣着MP3,手上捧着汉堡、可乐,脚蹬一双耐克球鞋的时尚青年,总会用浮躁、急功近利等词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举止。但是,当你结识了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新近收下的一个小徒弟之后,也许你会重新认识他们,至少觉得这其中也有特例的,这个例外名叫张天野。
张天野出生在80年代末,当他的同龄人都在父母的督促下,去学习钢琴,参加英语考级的时候,他却提出,想学古琴,读古汉语。高考后,张天野进入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就读于文物鉴定和修复专业,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年的校园学习,虽然有如蜻蜓点水,但是张天野却在历朝历代的古董文物中,对古陶瓷情有独钟。在张天野的眼里,那些出自不同年代的陶瓷,不仅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也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科学发展史,而器皿上所绘制的图案,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为此,他把古陶瓷的鉴定和修复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充满敬仰,而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也成为张天野最崇拜的对象。
幸运之神往往会特别眷顾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人,还没毕业,张天野就被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慧眼相中。当这个80后的少年,一脸虔诚地提及想跟蒋老师学习古陶瓷修复时,蒋老师的惊讶和激动,丝毫不亚于张天野终于找到名师的感受。第一次见面之后,蒋老师就决定把张天野留在身边,就如同以前师傅带徒弟一般,口传心授,悉心教诲。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使张天野在修复的手法和技艺上都进步神速,从宋朝吉州窑烧造的黑釉盏,建窑烧造的兔毫盏,到在蒋道银老师的亲自指点下,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元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见图)。而张天野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渐渐凸现出来。因为每修复一件器物,蒋老师都要求张天野留下一份心得,它可以是纯粹关于修复的,也可以是针对这一器皿本身的社会历史价值判断,也可以是对这个时代文化审美的一种认识。因为蒋道银想要培养的绝非一个简单的工匠,而是能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能为中国陶瓷发展做点实事的接班人。年轻的张天野能否担起这一重任,很多人都充满疑虑,但蒋先生却是信心满满,因为从这个年轻人对古陶瓷修复的执着和纯粹中,从他对那些残缺的器物在材质和形状、花纹的敏感度上,蒋先生断定这是一棵好苗。
当然,古陶瓷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艺,它不仅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扎实的美术功底,还需要一双会造型的巧手,需要了解现代材料学和分子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因此,对于年轻的张天野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