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古拙历经800余年的洪州窑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从东汉晚期始,经三国、两晋、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历史。这在中国古瓷窑址中是极为罕见的。 在唐代早期得到较大发展,胎多为黄白色,少量灰白色,粗糙但较坚硬。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也有黄褐,酱紫等色。盛唐至中唐时,达到历史上产量的高峰,造型丰富,有大碗,盘口壶,双唇罐、杯等,有的仿金银器,有胎色较深,施化妆土,釉多为褐色。均讲究装饰,多刻印花朵、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端庄、富丽。

洪州窑青瓷之美,虽不如宋汝、官、哥器的雍容富态,定瓷之精雕细刻,以及钧瓷的彩艳华丽,但它那纯朴古拙的造型,酥嫩可人、如玉似翠的釉色,以及那变幻莫测的冰裂纹,总是让人充满遐思,如痴如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洪州窑青瓷七旋纺轮瓶

【洪州窑特点】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就所出土的茶具而言,洪州窑各类青瓷杯有敞口、敛口、外卷唇之分,有鼓腹、削腹、折腹之别,底腹交接处旋削螺旋纹,或假圈足或玉璧形底等多种形制,纹饰有重圈纹、重圈环点纹、重圈环水波纹、双层重圈间弦纹、蓖点纹、梅花和联珠纹等多种。其中的把手折腹杯和双层重圈纹折腹杯,纹样新颖,造型雅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用以盛茶,茶汁清澈。其盏托呈盘状,浅腹,璧形底,盘心塑有圆凸圈,用以承托茶杯,制作精良,设计考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为洪州窑鸣不平:“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只能算是饮茶人的一种偏见。”

【洪州窑影响】

从文献记载上看,洪州窑瓷器曾享誉一时。《唐书》卷一三四“韦坚传”记载: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陕郡太守、水陆运使韦坚,引河水到长安“望春楼”下,凿为“广运潭”,玄宗诏群臣同登楼临观,韦坚率江淮并汴洛漕船三百艘,漕船各署郡名,满载各郡轻货,豫章郡(洪州)船载“力士瓷、饮器、茗铛、釜”(即:名瓷、酒器、茶铛、茶釜),船首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京城观者骇异。像这样盛大的南方手工业和土特产品水上展示,其中名瓷独举豫章(洪州),这足以说明洪州窑青瓷器当时确已驰名全国。

【洪州窑鉴别】

1、看表釉。洪州窑早期有较薄的青灰釉,亦有紧贴胎骨的油灰以及黄釉、青黄釉、浅红釉,其中应以青黄釉为主,分为两类,一类称“皮黄”,坚薄贴胎,多见于鸡首壶、渣斗等琢器,另一种俗称“厚玻璃质”,釉汁金黄莹澈,聚釉处有玻璃质感,并开有蝉翅般极美的细小纹片,常见于一些瓶罐等日用器皿上。真正精美的洪州窑青瓷精品,以此种青黄色玻璃质地釉占主导。目前洪州窑青瓷仿品大多仿此种玻璃质釉,但色泽偏青绿,且开片不自然,纹理附胎紧,不似真品开片呈鱼鳞状由内往外拱起。赝品给人以贼光和呆板感,手感不温润,绝无真品那种莹汁内蕴的感觉。

2、看胎质。真品胎质有青灰、灰白、灰黄几类,底部处理一般为平切,只作粗略处理,过渡自然,且大多有弧形弦纹。胎质特干燥。肉眼可见胎中颗粒状间隙。有的器物底足亦粘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品由于采用高龄瓷土烧制,胎质湿腻、坚致,给人以一种“硬”的感觉,用手掂之,比真品分量要沉。

3、看工艺。洪州窑器物真品系古匠人手工制作,造型古拙、自然,尤瓶、壶的系、颈部、口沿等部位,处理干脆,随意而不失其整体结构之比例恰当,像羊型器、鸡首壶、博山炉等造型更是意趣天成,形态优美自然。而仿品用机械成型,显得线条僵硬,比例失调,全无古物自然朴实感,与真品一比,稍加观察,真伪立辨。

4、看色气。很多洪州窑真品都具有一种“极新极旧”的古拙色气,有的甚至就像刚出窑炉一般,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而仿品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这种效果。要么火气贼光外露,要么釉光发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仿品采用洪州窑老胎加新釉,粗看颇能迷惑人,但只要细察釉之色气,仿品不类真品宝光内蕴,缺少那种从胎内发出的莹润色气,而是带有火爆气色,让人感觉极不舒服,即可断赝。

责任编辑:LXC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