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名称: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11.5cm

方壶通体施釉滋润,色泛青灰,呈现出乳浊的失透质感,隐隐露出釉层下灰黑胎体之色,若翠色浸入胎骨,令人心旷神怡。口沿由于釉水流淌,釉层较薄,略呈紫色,正是宋代官窑器之“紫口”现象,其轻微的垂釉现象亦十分自然。底部满釉,惟足缘无釉,涂以护胎汁,亦可见坚质之褐色胎骨。清谷应泰论及官窑,记述“官窑……其土紫,故足色若铁。”(《博物要览》卷二《窑器条》),亦与本器相吻合。

所施釉色青凝雅致,正是宋人所追求的璞玉效果,为一次施釉所成,釉面平滑,几无开片,当是对汝窑制瓷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因古人眼中,汝窑瓷器“无纹者尤好”。(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南宋后期官窑为了追求釉层的“类玉”,多采用多次上釉的技法,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开片这种工艺缺陷,而此件方壶釉层几无暇疵,可谓“璞玉无华”,当为“类玉”上品。

古人常以美玉比拟人的品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故方壶底部所刻乾隆御题诗句末所钤“比德”方章无疑也是乾隆本人对此方壶釉色之美的盛赞。

此件方壶原为英国艾弗瑞‧克拉克伉俪(Mr & Mrs. Alfred Clark)旧藏,夫妇二人为举世闻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大家,所藏中国古瓷质量精绝,尤其是所藏宋代瓷器更是久负盛名,均是博物馆级重要收藏,质量与大威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不相上下。其所珍藏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陆续荟集而成,直至1950年克拉克先生去世。此件方壶则由克拉克夫人珍藏至1970年代,直至夫人于1976年仙逝前一年才由伦敦苏富比在克拉拉夫人的专拍中与其惜别。值得一提的是,刚于今年4月以高价成交的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也是由是次专拍售出,而该洗原为一对,其中一只于1936年由克拉克夫妇捐赠大英博物馆,而本件则一直未忍释出,也可见原藏家对其之珍爱。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