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珍贵的雕版《梦溪笔谈》鉴赏
这套《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撰,清光绪壬寅年(1902)刻本。开本23.4×13.1厘米,半框9.8×14厘米,半叶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竹纸,单鱼尾,上下黑口,左右双边,字锋俏丽,古朴刚劲,较初印,原装四厚册,书品极佳,牌记题“大关唐氏刊于成都”。有“光绪壬寅冬十月据马本重雕合商毛两本斟大关唐鸿昌记”字样,知此本依明崇祯马元调本重雕,用明商浚稗海本、毛晋汲古阁本精校。卷首有明崇祯四年嘉定马元调序,后有明毛晋跋。
《梦溪笔谈》 光绪壬寅年刊印
我珍藏一套大关唐氏刊刻的《梦溪笔谈》,金丝楠木夹板,第一册扉页上虽有些许水渍,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这套《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撰,清光绪壬寅年(1902)刻本。开本23.4×13.1厘米,半框9.8×14厘米,半叶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竹纸,单鱼尾,上下黑口,左右双边,字锋俏丽,古朴刚劲,较初印,原装四厚册,书品极佳,牌记题“大关唐氏刊于成都”。有“光绪壬寅冬十月据马本重雕合商毛两本斟大关唐鸿昌记”字样,知此本依明崇祯马元调本重雕,用明商浚稗海本、毛晋汲古阁本精校。卷首有明崇祯四年嘉定马元调序,后有明毛晋跋。
众所周知,《梦溪笔谈》内容丰富,范围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共有609条。这部书除了记载沈括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之外,大部分是反映11世纪中国伟大先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果,历来以其在科技上的诸多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本书的刊刻者为“大关唐氏”。大关唐氏的怡兰堂与蜀中藏书家严氏父子的镐乐堂、双流刘氏的守经堂、扶经堂和推十书局均为上世纪初成都非常有名的私家刻书坊。
“大关唐氏”中最有名气的是唐鸿学、唐鸿昌兄弟俩,祖籍云南大关,其父唐友耕(1839—1882),字泽波,云南大关县翠华镇人,清咸丰八年(1858)参加李永和、蓝朝鼎农民起义,任起义军先锋。次年11月在叙府(今宜宾)叛投清军。从战有功,授千总,署通江营守备。后升任清军参将和重庆镇总兵。同治二年(1863)率兵围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于大渡河生擒石达开解往成都,清政府授其云南总督,并赏黄马褂。同治八年(1869)率部镇昭通回民起义招降李本忠等。光绪六年(1880)署理四川提督。光绪八年(1882)病卒成都提督衙署。
唐鸿学(1879?—1944),字百川,后以字行。四川提督唐友耕第六子,捐班道员。曾任四川官印刷局局长。其父在时,营粹英堂书肆于成都,刻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百川继之,刻有《怡兰丛书》。又为布政使许涵度刻《三朝北盟会编》。颇治目录、版本、校雠诸艺。晚年闲居,以校勘《华阳国志》自娱。用二酉山房刻本为底本,每得一条,书签贴于文上,或朱或墨,凡约三百条左右。大抵采辑《初学记》、《太平御览》引文及《函海》与《汉魏丛书》本异字。随得随贴,未及竟业而死。其底本八册用木匣精装,现归四川省图书馆。1908年,唐鸿学为其父所编《唐公年谱》问行于世,年谱中贴金先人,附录了石达开写给其父唐友耕的乞降信,后人对此事真相存疑。
唐鸿昌,字少坡,一字少公,家族排行第九,印文常钤“唐少坡考藏印”(朱文)、“少坡鉴定”(白文)、“唐鸿昌印”(朱文)、“唐九”等。
唐氏寓成都,家庭大富,在四川大邑县有良田二千余亩。然唐氏不治生计,独喜收罗古籍字画,倾其家产,广为收集。唐鸿学与弟鸿昌(少坡)锐意搜罗典籍书画、金石文物,为近世蜀中大收藏家、鉴定家。精版本校雠,亦近世蜀中版本目录学家、出版家,以怡兰堂、寿考堂名义辑刻有《怡兰堂丛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梦溪笔谈》、《三朝北盟会编》、《费氏遗书三种》等。
此书,光绪壬寅年冬十月据马元调本重雕,合商浚裨海本、毛晋汲古阁本。唐鸿学题写书名,唐鸿昌作记。
三百年世代书画之家收藏
此书上钤印三枚收藏章,其中一枚是“溧阳施教常孝长金石书画印”。“溧阳施教常”就是四川有名书画家施孝长。施孝长,1888年生于四川成都,字教常,号宋丁、磊翁、墨池上人,祖籍江苏溧阳,外高祖查士标,世代以书画传家,所以施孝长常钤印“江南施氏三百年世代书画之家”。
1925年,施孝长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回川后任教于重庆艺专、华西中学、成都师范大学等校,1929年创办成都艺术学院。1938年、1945年先后举办过两次书画展,社会影响颇大。上世纪30年代末,施孝长与蜀中书画名家芮敬文、陈益廷等人发起组织大后方重要的文艺团体——蜀艺社,一时间书画界名流云集。
施孝长在解放初期任成都美专的校长,在四川大有名气。绘画、书法、篆刻无不精通,人物、山水、花鸟样样都有很高的造诣。施孝长作画惜墨如金,他在一张八仙桌上作画,先用淡墨起稿,再一点一点地皴擦,然后赋彩。一张画要画好多天,而且每天他都要把磨的墨用得盏尽、笔清、盘清、水清。
施氏篆刻时,刻章不用夹具,左手执石,右手拿刀,多用逆刃。与民国时期的乔大壮、张大千、沈悫、张洼父、余中英等都是四川极具个性风格的篆刻艺术家,在篆刻艺术创作上取得重要成就。解放后,施孝长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当代著名书画家周明安、何应辉等人均曾受业于其门下。
一幅名画两人“比邻而居”
1932年秋,国画大师黄宾虹赴四川讲学游览,后根据在蜀中纪游画成《纪游画册》。黄宾虹作完本套十开册页后,第一个收藏的是四川人廖仲宣,其在得到黄宾虹的册页后如获至宝,广征题咏。廖仲宣自1942年至1958年广征川籍画家题咏作跋,有张大千、商衍鎏、谢无量、周玄芳、施孝长等二三十人,均为蜀中文化名人、著名画家、艺坛前辈。
“诗画意萧骚,花风试剪刀。宾虹来又去,点点蜀山高。甲申(1944)春仲宣先生以宾虹蜀游图册属画为副,即似两粲宋丁施孝长并识于成都。”钤印:施孝长五十岁后号磊翁、施宋丁、寂寞人外。“蜀游纪胜。仲宣先生以吾老友黄宾虹山水册于示余曰……甲申夏日大关唐鸿昌题并篆。”钤印:唐鸿昌、大关唐少公流览所及。从时间上可以看出,施孝长题跋钤印时间略早于唐鸿昌,四川非常有分量的文化名人在同一巨作“比邻而居”实在是非常难得。
如今,常见的《梦溪笔谈》大都是渭南严氏的刻本,其实,渭南严氏刻本牌记题“芜湖沈氏镌版,后归大关唐氏,今归渭南严氏。戊辰十月复假华阳林山腴舍人用宋本补校者附刊印行”,依此牌记,本书确切地说应为芜湖沈氏刻本,严氏戊辰年重印时又加印了华阳林刻本的补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