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玉器专场

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第二部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拍品展示)

承接往年的佳绩,香港佳士得将于2007年11月27日的秋季拍卖会上,隆重举行“瑰玉清雕 -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II)专拍,呈献近一百件精品,预料总成交额逾八千万港元,将引起收藏家们的激烈竞投。

此私人珍藏由美国著名藏家及亚洲艺术古董商Alan Hartman 与夫人 Simone Hartman经半个世纪精心搜集而成,涵盖新石器时代以至宋、明及清代的玉器珍品;珍藏的第一部份已于2006年11月推出,多件拍品均以高价成交。

Alan Hartman之父亲是一名备受推崇的亚洲艺术古董商人和收藏家,于1927年在纽约开设其第一家艺廊。在父亲的熏陶下,Alan Hartman对亚洲艺术品亦产生了浓厚兴趣。早于12岁时,Alan Hartman己开始收藏玉器,自此与玉结下不解之缘。他与夫人凭着超凡品味及深厚经验,搜罗了无数精美无瑕的珍品。

精品简介:

清乾隆 白玉鹤鹿同春笔筒

估价: HK$10,000,000-15,000,000

白玉质,呈圆筒状,底承五如意云头足。器壁通景琢山水人物图,风格像中国的画卷——一双仙鹿缓步于松林山石之中,走过重迭山林;一羽仙鹤单足挺立在苍松之下,回望在祥云中的飞舞的同伴,一呼一应,和谐对称。山后一老人右手策杖,长鬓短发,穿着长袍,袖似迎风,小童手捧瑞果紧随身后拾级而上,远处两童子手持灵芝,搬着磬,放在石案上歇息,山间小桥楼阁,苍松挺拔,芭蕉摇曳;另一老人手持灵芝,身旁童子手持桃枝扛于肩上,兴高采烈地跟随。

整体雕工淳朴自然,山势重迭,峰峦起伏,古松挺拔,树下长灵芝数株,山边溪水潺潺,祥云飘浮,生机盎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仿佛有身临其境,处身于太平盛世的仙境之中。此类通景画雕琢的风格是由康熙时期青花瓷笔筒得到启示,多被用于大型的玉器上,在清十八世纪乾隆时期最为流行。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幸福吉祥,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工匠们运用不同的工艺方式表达了渴求生命、向往长寿的意愿。松树、仙鹤和梅花鹿在传统祝寿纹饰中是几乎是不可缺的祥瑞之物。此器琢不畏严寒、四季长青的松树;仅次于凤凰、唐代诗人王建在《闲说》中所咏的“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的祥瑞之鸟仙鹤;《抱朴子》中:“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所云之长寿仙兽鹿,再加上谐“庆”音的磬、桃、仙芝、老人和童子,一幅喜庆祥瑞的贺寿仙境呈现在这珍罕的笔筒上。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因而书房的陈设高雅便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之一,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此器精雕细琢,可能为目前所见私人藏家拍品中尺寸最大的笔筒,相当难得。

到目前为止,此笔筒可能是在私人藏家拍品中尺寸最大的一个,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件比此笔筒只大一公分的白玉笔筒。

清乾隆 白玉贺寿图圆屏一对

估价: HK$6,000,000-8,000,000

除了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外,这对圆屏在此批藏品的清十八世纪乾隆时期白玉中质量最好的其中一件。色泽细致莹润,触感冰凉清心。早在唐朝,诗人已写诗颂赞玉的纯洁高尚。此对圆屏厚一公分,透明度极高,在阳光下屏上的风景活现眼前。圆屏配以精雕细琢的座子,应曾被陈设在宫廷殿堂之中。

此对圆屏本被拆散,能再重逢配对,殊不简单。其一原藏美国麻州剑桥哈佛大学费哥美术馆,另一为荷兰阿姆斯特丹 Frederick Knight 所藏,甚为难得。

白玉,色泽莹润。圆屏心两面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刻。两屏一面均琢仙人、童子、仙桃、磬、迭嶂、苍松,垒石成峰,仙阁隐约,溪水淙淙,祥云飘浮;另一面其一雕山崖突兀、古松参天、一双仙鹿或卧或立,另一琢奇石横生、涓涓流水、松桐挺拔,两羽仙鹤或立或飞舞于祥云一端。琢工细腻丰富,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祝颂长寿,飞升登仙的象征,让人深感喜庆祥瑞的气氛。

清乾隆 白玉福寿喜庆洗

估价: HK$6,000,000-8,000,000

此福寿喜庆洗以一块几乎白壁无瑕的美玉雕琢而成,器面透雕双喜、磬及绶带,凹弧形短流,两侧浮雕蝙蝠,蝠翅与下颌连于洗,耳下各垂一活环。以纹饰上来看,此器应为一对,为大婚喜庆而作。

此器雕琢工艺非常复杂,因为整体包括一双活环都由一块玉料雕琢而成,要在喜庆纹饰后掏膛成洗,殊不简单。其造型上最大的特点是吉祥图案的寓意,用“绶”谐“寿”音,磬谐音“庆”,配双喜佩,饰一双蝙蝠活环耳,寓“喜庆”和“福”之意,造型别致新颖。

清十七/十八世纪俏色松柏万年笔筒,附白玉嵌如意、碧玉戗金嵌如意、珊瑚福寿如意、白玉云龙杆笔

估价: HK$4,000,000-6,000,000

白玉带皮,随形琢松树桩形,枝杈穿插虬结,松针茂盛,重重迭迭,树皮如麟,露出瘿瘤罅隙,有些树枝倾倒欹侧,如经风雨。 筒中附小如意两个,一个首镶嵌玉石水仙、蝙蝠及秀石,柄嵌灵芝,取“芝仙贺寿”之意;另一个碧玉如意,戗金嵌万字锦地及蝙蝠,首、柄镶嵌白玉桃树、桃枝,取“万福万寿”之意;另有珊瑚福寿如意和白玉云龙杆笔,形制古朴典雅,寓意吉祥。

此器以浮雕技法表现苍松的主题纹样,衬托小巧玲珑的配件,颇有绝妙神品的韵致,而这也是明末清初文人雅仕风格。

清乾隆 白玉五蝠拱寿圆盒 《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估价: HK$4,000,000-6,000,000

白玉质,色泽莹润,紧密细致。器呈圆形,平顶圈足,盖顶圆形开光内琢“寿”字,五只蝙蝠环绕在旁,寓五福拱寿之意。足底中心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器器身光素无纹饰,只于子口之外凸雕一道弦纹,尽显玉本身高雅简朴的美态,正合乾隆帝提倡之“良玉不琢”之说。

明末 青玉云龙洗

估价: HK$4,000,000-6,000,000

青玉质,有绺纹。内掏空,用以盛水,圆形敛口。洗外壁随形高浮雕云龙纹,三条龙俯伏于器口,虎视眈眈地看着对岸的火珠,龙身隐显于层层迭迭的灵芝云海之中。洗底较平,雕水涡纹,浪花四溅。此器运用高浮雕技法雕琢而成,运刀如笔,意到笔成,充满动感。中国传统琢玉工艺中的“因材施艺”技巧在此异常大的洗上表露无遗。

洗底水涡纹的高浮雕技法在明十六、十七世纪的典型器上都能看到。此类纹饰最早出现的例子为作于元朝的“渎山大玉海”的大型酒瓮,其器身最宽处493厘米,外壁浅雕细刻各类海兽。据称,元世祖忽必烈特令工匠采玉制成此器,并将之置于元大都(今北京) 太液池 (即北海) 琼华岛万寿山上的广寒殿内。时至元末明初,此器历经战乱,曾经一度不知所踪,但其下落在明代著述中仍时有提及。直到公元1745年,乾隆帝到真武庙游玩时发现,庙中道士用来腌制咸菜的大缸赫然便是“渎山大玉海”。超尘脱俗的云龙主题常见于南宋画作,南宋名家陈容便是以画龙而闻名于世。这些造型皆是后代画家的师法对象,其影响之深在文房用品上尤为明显,是次拍卖的笔洗即属一例。

清乾隆 碧玉鱼鸟纹壶

估价:HK$2,000,000-3,000,000

碧玉质,有绺纹,仿古彝器。细颈,颈部凸起三道弦纹及夔龙拐子一周,下琢细小云雷纹一周。壶腹雕三周带纹,带纹间琢鱼、鸭和龟,壶两侧及壶腹中下方各雕一兽首衔环耳,环上套一活环。圈足,足不饰绳纹。

此器琢磨精细,造型敦实浑厚、古朴典雅,鸟兽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为乾隆期仿古器中之佳作。 责任编辑:yazh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