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06秋拍:清乾隆 御制后藏四十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御制后藏四十韻 玉册页(上、下册) 25x16x2cm 估价待询)
 

清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韵》玉册页分为上、下两册,用玉为和阗墨玉,材质少见,宫廷原裱,红木书匣,侧开、活门。书匣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放置一册玉书。每册六页,共计十二开。每页纵25厘米、横16厘米。册心为整版墨玉,每页四周均为明黄色,龙形纹饰的锦缎。金水书写的楷体韵文345个字,另有小字注解1982字,全文总计2327个字。上册封首钤有“八徴耄念之宝”金印下书“绥”字,封面封底皆绘有海水云龙纹。

一、 玉册史料价值珍贵
  清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韵》以五字韵文的体例,把元、明、清三朝对于西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做了概括性总结。重点记叙康、雍、乾治理西藏的丰功伟绩。
册页内容分为三项:初始阶段:崇德七年(1642年)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采取“以蒙治藏”政策。即韵文“崇德(皇太极年号)虽入觐,其地非我有,众蒙古归之,凡事高可否。”

第二阶段:康熙六十年(1721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实行“以藏治藏”政策即依靠西藏贵族治理西藏。韵文所载:“皇祖靖纷纠”注解提到康熙六十年初,由清廷任命藏族贵族为“葛布伦”(政务官)治理西藏。

第三阶段: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完善确立驻藏大臣的权利。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同等权利。包括指挥军队,处理西藏对外事务。查核地方财政,督造钱币等。韵文中一一体现。对有些重要战绩,乾隆自豪评价“战胜屡见诗,不必申论复。”乾隆命征伐有功的福康安四贤臣“奠安议善后”制定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到乾隆一朝才真正完成对西藏管理体制的改革。最终出现了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的大一统局面。

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韵》虽是韵文,不是史书,但字里行间折射出了中国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坎坷历程。最主要的是乾隆皇帝即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段史实的撰著人。可见该玉册之珍贵,史料价值之高无与伦比。

二、 玉册身价显赫
  鉴赏玉器是乾隆皇帝一生的嗜好,在欣赏玉器的同时也时时想到为政之事,所做诗文,皆关政教,无不归于纪实。每遇国家庆典或重大活动,择其要者才制成玉册。供本人及皇族御玩珍赏。

清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韵》是乾隆皇帝武功中重大事件的总结。将其制成玉册来珍视这段历史,并钤上“八征耄念之宝”万年这方印,大有“壮心不已”之气概。诗韵文收录在《四库全书》御制诗集五集卷七十九中,与乾隆本人撰写了四万多首诗相比,他对该诗韵钟爱尤甚,把之刻在不朽的玉材上,流芳千古。彰显出一代杰出帝王独特的人文气质。

三、 玉册材质珍惜
  清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韵》选用上等和阗墨玉。墨玉是墨色软玉,一般与青玉相余,颜色不纯,色纯如漆的黑色墨玉十分难得。人们把难得一见的全黑的玉叫“乌云片”或“美人鬓”。

该玉册精选十二片墨玉,片片纯黑如漆,尺幅之大,数量之多,足见乾隆皇帝选材之精,规格之高的皇家御用标准。

链接一、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大批流失于圆明园和清宫的玉器珍玩,其中乾隆时期的玉册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收藏》2005年第一期)

此作品为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卖会拍品,将于2006年12月13-15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预展,12月18日拍卖。

 
责任编辑:晓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