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2010年秋拍圆满收官 总成交超过19亿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巴人汲水1.71亿成交创中国绘画世界纪录

翰海2010秋拍于12月12日圆满落下帷幕,2800余件拍品总成交超过19亿元。32件拍品成交过千万。

成交结果显现,市场行情在资金流动性和精珍资源流通有限的双重推动下,价格体系全线上升。具有代表性和重要价值的典藏级文物备受市场追捧。品质、价值与来源成为打开行情上升通道的关键。更为多元的参与者进入市场,显现不容忽视的实力,对市场格局与资源流动产生重要影响。珍品存世的稀缺的和限制性流通,促使市场对高端拍品的竞争愈显激烈。买家对精品行情的持续看好,进一步推升市场空间。

中国书画,依然是当前市场关注度最高、参与性最强的版块这一。庆云堂书画三场总成交4.7亿元,业绩突出,彰显品牌影响力。被誉为今秋近现代书画市场最大亮点之一的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徐悲鸿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打破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古代书画,持续的上升行情,依然是当下备受瞩目的版块。珍品存世的精稀,令拍场的角逐更显激烈,高端拍品与一般流通品的价格空间差进一步拉大。此次古代书画专场总成交2.1亿元。书画收藏大家王季迁旧藏的倪瓒《霜林湍石》以4368万元成交。黄《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现存年代最早的黄公望原作临本,以3360万元成交。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沈周《秋林小集图》2240万元成交。《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徐元文《感蝗赋》2016万元成交。

书画收藏大家王季迁旧藏的倪瓒《霜林湍石》,为名垂画史、备受推崇的“元四家”之一倪瓒十分罕见的逸品佳作。流传有绪,著录翔实,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等皆有记载,是公认的倪瓒最重要作品之一。拍前即备受藏界瞩目,此作3000万元起拍,得到场内及委托积极响应,引发买家竞价热潮,最终以4368万元成交。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被公认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此次推出的黄《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现存年代最早的黄公望原作临本,艺术效果可与原作媲美,被收入多部著录,并有清代高士奇、民国张大千、吴子琛、陈定山等人题跋。此作经拍卖现场数轮竞争,以3360万元成交。

沈周《秋林小集图》为其晚年力作,画风老辣,画格清苍,殊为难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以2240万元成交。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徐元文《感蝗赋》命意深刻,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物价值。后附康熙至光绪年间名士题跋20余通流传脉络清晰。此赋记载于曹寅《楝亭集》是目前仅见的曹寅题跋的作品,为研究“红学”的重要史料。拍卖现场,徐元文《感蝗赋》800万元起拍,在场内及委托多位买家十数回合激烈竞争下,以2016万元成交。

翰海秋拍最受关注的专场之一“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以4.38亿元总成交额圆满收槌,成交率达100%。15件拍品成交过千万,朱耷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孤禽图》以6272万元摘得成交桂冠。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郑燮《双松兰竹图》以3360万元成交,超估价数倍。“清乾隆御制长寿多子图百宝嵌紫檀框挂屏”以2296万元成交。

金铜佛像两个专场160余件拍品共成交1.5亿元。“清皇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以典型性、代表性的造像精品折服藏家,得到市场认可,成交率达90%。征集自海外的“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造像”以1792万元成交。目前所见到的最大的清代财宝天王造像“清乾隆铜鎏金黄财宝天王造像”以1545.6万元成交。

“华郦馆珍藏犀角”专场,30件拍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7891万元,平均单品成交价突破260万元。材质与工艺突出的犀角雕精品尤受关注,佳绩频出。清犀角雕“洗桐图”杯716.8万元成交。清犀角雕“连科及第”水注700万元成交。犀角雕刻作为工艺史的珍贵品类,市场曾过低估值。随着史学价值,尤其材质珍稀度的类比,引入市场评估系统和意识。对于犀角材质与工艺双重价值的衡量,使之行情回归史学坐标。本场成交体现,市场对犀角板块的高度关注与吸纳力,对精品的竞争热度不减,未来行情值得期待。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优质资源的日益稀缺与犀角器、原材料的流通限制,犀角雕板块的上升行情还会持续。翰海秋拍推出的“华郦馆珍藏犀角”专场,其高端品级与规模,充分显现犀角雕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良好的成交业绩体现市场的高度认可,对于这一板块未来行情和市场空间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油画雕塑三个专场成交总额为1.7亿元。刘小东《白胖子》以3102.4万元高价,荣膺专场成交桂冠。古董珍玩专场成交过亿元,“明成化青花荷塘罐”获1904万元成交佳绩。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