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推出的“永乐气象”专题拍卖
2007-01-22 13:28: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已浏览次

(明永乐 毗卢巴)


(明永乐 铜鎏金文殊菩萨 “大明永乐年施”款 高22cm)
继10月初苏富比“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中14尊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宫廷御制的藏传佛像以3亿多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后,藏界对佛像收藏更为关注。翰海本次推出的“永乐气象——明初宫廷鎏金铜佛像和法器”的专题拍卖堪称该领域拍卖中的一记重槌。
翰海推出的“永乐气象”专题拍卖汇集了10件永乐宫廷造像及法器,包括鎏金铜弥勒佛像、鎏金铜羊衔荷花像、鎏金铜金刚铃杵等,俱是永乐宫廷所制的上乘佛像和法器,每件都有可圈点之处。
明永乐款鎏金铜毗卢瓦巴像,高22厘米。毗卢瓦巴是佛教密宗的大成就者,曾与酒店老板打赌,将太阳定于空中。铜像选取定住太阳的一瞬,生动而具醒世力量。毗卢瓦巴一身典型的密修梵僧打扮,戴花蔓冠,胸前装饰珠串项链、项鬘;臂、腕、足装饰有花枝状的钏、镯,肩披一条花蔓披帛,腰间系一短裙,显示出瑜伽行者一尘不染的觉悟和境界。其身下垫坐虎皮。虎皮是作为密修者神秘的忿怒力量的外在体现,也是他悲悯众生的象征。莲花座有细小阴线刻划的“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证明此像铸制于明永乐时期宫廷。整个作品不仅有传统的模式化表现因素,更有尼泊尔-西藏造像的细腻和流畅,多元艺术成分浑然天成的特点,充分说明尼泊尔工匠在永乐宫廷中,担任造像的主创角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像通体涂有金漆,座底下沿涂敷朱砂。通常金漆多用于汉地,由此推测,此像是赐予驻锡北京(或南京)的藏传佛教领袖。座底涂敷朱砂,表明曾经作为重要法物,在很多的佛事活动中反复供奉礼拜,佛教僧人将之视为神圣法物。鎏金铜毗卢瓦巴像,是永乐佛造像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典范之作,存世仅见3尊,另两尊分别收藏于布达拉宫和首都博物馆。
明永乐款鎏金铜文殊菩萨像,高22厘米。文殊菩萨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智慧神祗的代表,这尊造像一面二臂二足,佩戴着华丽精致的璎珞珠宝,左手握持一本经书,右手以安慰印,握持一朵莲花的茎秆。文殊菩萨头部方圆周正,面颊丰盈,眼睑微垂,眼梢上扬,上眼睑线条略平,下眼睑有向上弯曲的弧度,嘴角向内含得很深,笑意盎然,这一面容的风格是永乐内廷造像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莲华底座的花瓣,特别是下垂右脚踩踏的莲花,细腻精致的三层花瓣,与覆莲相接的三角摩尼宝火焰纹,是明御用监匠人的不二杰作。
明永乐款鎏铜金刚撅,高24.3厘米。金刚橛,藏文名普巴,原指用以固定帐篷的桩子,其演变为法器,源自印度吠陀时期的传统,用之摧毁一切魔障。金刚橛的握柄顶端为普巴神格化之后形成的明王形象。三面头像共有一个红色如火焰式的蛇形发结,每面各有圆睁的三目,象征通达了义、不了义和不二义三大法门。握柄由对称的一组图案构成,即上部为“汉式凸结”,下部有一圈莲瓣。在其中一莲瓣中阴线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汉式凸结”,借用汉式的编织物图案,象征一切邪魔被束缚,无法逃逸。握柄之下的摩羯鱼形象,简化成一个夸张的大嘴,上唇很长,如大象长鼻,两侧各有一只目光温和的眼睛和尖锐的牙齿。密教法器的刃部都是从摩羯鱼嘴里伸出,暗示具有强大能量,无坚不摧。这件法器上部为铜鎏金,三棱杵的刃部用“天铁”锻造,滑动的卷蛇鎏金,由于工艺复杂,制造及存世数量很少,即使在明代宫廷,供为珍贵法物。
明永乐铜错金银护摩勺,分别长38.5厘米和28厘米。护摩勺为佛教密宗护摩法的法器。护摩法,又作护魔,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火神阿耆尼祭祀。佛教密宗修行者成为正式的弘法高僧之前,必须修习护摩法。护摩勺一般有大小二件,大勺称注勺,用于将供物注入炉中;小勺称泻勺,祭勺,用于将苏油等供物泻入大勺、或直接泻入炉中。铜错金护摩注勺,正方,属“增益“的护摩法器。勺身装饰有错金的金刚杵、钺刀、祥云纹、卷草纹及卷曲的流水纹,纹饰之灿烂、眩目,有如锦缎一般华丽。勺的前端有一两侧镂雕忍冬花的流孔。勺柄满错金卷草纹,上雕一龙盘绕。在勺的内壁阴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明永乐款铜错银泻勺,形制取圆,象征圆满的佛德。勺内错银,装饰八叶开敷之莲花,代表胎藏大日,外底错银金刚杵,代表金刚大日。勺外壁近口沿处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永乐佛教法器的错金银工艺,契合佛法仪轨的形制,华美纹饰直承元代流行的伊斯兰风格。同一时期的护摩炉,已不可见,注勺和泻勺,存世稀有,仅见两套。
责任编辑:晓蕾
翰海推出的“永乐气象”专题拍卖汇集了10件永乐宫廷造像及法器,包括鎏金铜弥勒佛像、鎏金铜羊衔荷花像、鎏金铜金刚铃杵等,俱是永乐宫廷所制的上乘佛像和法器,每件都有可圈点之处。
明永乐款鎏金铜毗卢瓦巴像,高22厘米。毗卢瓦巴是佛教密宗的大成就者,曾与酒店老板打赌,将太阳定于空中。铜像选取定住太阳的一瞬,生动而具醒世力量。毗卢瓦巴一身典型的密修梵僧打扮,戴花蔓冠,胸前装饰珠串项链、项鬘;臂、腕、足装饰有花枝状的钏、镯,肩披一条花蔓披帛,腰间系一短裙,显示出瑜伽行者一尘不染的觉悟和境界。其身下垫坐虎皮。虎皮是作为密修者神秘的忿怒力量的外在体现,也是他悲悯众生的象征。莲花座有细小阴线刻划的“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证明此像铸制于明永乐时期宫廷。整个作品不仅有传统的模式化表现因素,更有尼泊尔-西藏造像的细腻和流畅,多元艺术成分浑然天成的特点,充分说明尼泊尔工匠在永乐宫廷中,担任造像的主创角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像通体涂有金漆,座底下沿涂敷朱砂。通常金漆多用于汉地,由此推测,此像是赐予驻锡北京(或南京)的藏传佛教领袖。座底涂敷朱砂,表明曾经作为重要法物,在很多的佛事活动中反复供奉礼拜,佛教僧人将之视为神圣法物。鎏金铜毗卢瓦巴像,是永乐佛造像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典范之作,存世仅见3尊,另两尊分别收藏于布达拉宫和首都博物馆。
明永乐款鎏金铜文殊菩萨像,高22厘米。文殊菩萨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智慧神祗的代表,这尊造像一面二臂二足,佩戴着华丽精致的璎珞珠宝,左手握持一本经书,右手以安慰印,握持一朵莲花的茎秆。文殊菩萨头部方圆周正,面颊丰盈,眼睑微垂,眼梢上扬,上眼睑线条略平,下眼睑有向上弯曲的弧度,嘴角向内含得很深,笑意盎然,这一面容的风格是永乐内廷造像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莲华底座的花瓣,特别是下垂右脚踩踏的莲花,细腻精致的三层花瓣,与覆莲相接的三角摩尼宝火焰纹,是明御用监匠人的不二杰作。
明永乐款鎏铜金刚撅,高24.3厘米。金刚橛,藏文名普巴,原指用以固定帐篷的桩子,其演变为法器,源自印度吠陀时期的传统,用之摧毁一切魔障。金刚橛的握柄顶端为普巴神格化之后形成的明王形象。三面头像共有一个红色如火焰式的蛇形发结,每面各有圆睁的三目,象征通达了义、不了义和不二义三大法门。握柄由对称的一组图案构成,即上部为“汉式凸结”,下部有一圈莲瓣。在其中一莲瓣中阴线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汉式凸结”,借用汉式的编织物图案,象征一切邪魔被束缚,无法逃逸。握柄之下的摩羯鱼形象,简化成一个夸张的大嘴,上唇很长,如大象长鼻,两侧各有一只目光温和的眼睛和尖锐的牙齿。密教法器的刃部都是从摩羯鱼嘴里伸出,暗示具有强大能量,无坚不摧。这件法器上部为铜鎏金,三棱杵的刃部用“天铁”锻造,滑动的卷蛇鎏金,由于工艺复杂,制造及存世数量很少,即使在明代宫廷,供为珍贵法物。
明永乐铜错金银护摩勺,分别长38.5厘米和28厘米。护摩勺为佛教密宗护摩法的法器。护摩法,又作护魔,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火神阿耆尼祭祀。佛教密宗修行者成为正式的弘法高僧之前,必须修习护摩法。护摩勺一般有大小二件,大勺称注勺,用于将供物注入炉中;小勺称泻勺,祭勺,用于将苏油等供物泻入大勺、或直接泻入炉中。铜错金护摩注勺,正方,属“增益“的护摩法器。勺身装饰有错金的金刚杵、钺刀、祥云纹、卷草纹及卷曲的流水纹,纹饰之灿烂、眩目,有如锦缎一般华丽。勺的前端有一两侧镂雕忍冬花的流孔。勺柄满错金卷草纹,上雕一龙盘绕。在勺的内壁阴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明永乐款铜错银泻勺,形制取圆,象征圆满的佛德。勺内错银,装饰八叶开敷之莲花,代表胎藏大日,外底错银金刚杵,代表金刚大日。勺外壁近口沿处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永乐佛教法器的错金银工艺,契合佛法仪轨的形制,华美纹饰直承元代流行的伊斯兰风格。同一时期的护摩炉,已不可见,注勺和泻勺,存世稀有,仅见两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