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秋拍三大亮点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2010年秋拍的巡展尚未登程,我便应邀前往库房先睹为快。随着画轴徐徐展开,一幅幅名作纷至沓来。一日目览千件作品,虽有眼花缭乱之慨,然而令人感动者甚多,归纳起来传是今年的秋拍有三大亮点,叫人怦然心动:

名家旧藏值得尊崇

相对于北京其他拍卖公司今年秋拍动辄近万件拍品的“人海战术”,传是公司的秋拍倒有点胜似闲庭信步般自信与悠然。五个专场、1000余件拍品的背后,饱含了传是人的苦心与执著。其中一批名家旧藏的书画精品,给人以刻骨铭心的感动,不得不钦佩这些作品的旧藏家高人一等的艺术品位和目光之犀利,而这些旧藏家本身也均为一时之俊杰,与作品两相辉映,无形之中增加了藏品的号召力,不妨介绍一二。

徐晓明先生(1911—1993)旧藏徐悲鸿《秋风万里频回首》,是徐悲鸿作品中被普遍赞赏的经典之作。

徐晓明,别名徐飞白。湖北大冶城关镇人,中国民革成员。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于1936年参加李宗仁、白崇禧组建的第四集团军政治部,在政训处任上尉组训科科长,从事为军队编写抗日救国手册等抗日工作。1938年后被任命为广西省府咨议。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北京中央政法干校两年脱产学习,毕业后安排在武汉机械工业学校(现为武汉船舶技术职业学院)任中文教师。

徐悲鸿与徐晓明有师生之谊。1936年6月,徐悲鸿在徐晓明的陪同下前往广西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受到了桂系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的热烈欢迎和礼遇,在桂林创作了大量作品。

这幅徐悲鸿《秋风万里频回首》,是其马类作品中的大精品,就是在此间创作并赠予徐晓明的。他在画上题款“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寄托其一贯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此画美在马的动势,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鬃毛在风中飞扬,四腿站姿优美,突出了马的肩部、胸部、颈部大块肌肉的形状,凸显马的英俊、雄健形象,标志着徐悲鸿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

黄琪翔、郭秀仪夫妇旧藏齐白石《鹤寿图》,是齐白石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大精品。

黄琪翔(1898—1970)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

黄琪翔夫人郭秀仪(1911-2006)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郭秀仪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是齐白石晚年最得意的女弟子之一,因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照料齐白石晚年的生活,深得齐白石的赞誉。

黄琪翔、郭秀仪夫妇是齐白石作品重要的收藏家,旧藏齐白石作品多达数百件之多,并且精品迭出,学术界公认的代表了齐白石山水画最高成就的十二条屏就是由他们收藏的。这幅尺寸为155x39cm的《鹤寿图》创作于1951年,是在郭秀仪成为齐白石入室弟子的同年创作的,画面喜庆,寓意吉祥,是齐白石作品中罕见的题材,并且著录于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清风见兰——郭秀仪的艺术生涯》书内。既是精品,名家旧藏,来源清楚,著录明确,定是市场竞夺的热门佳作。

李烛尘旧藏的齐白石《富贵双吉》。

李烛尘先生(1882—1968),湖南人,原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曾任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委,为恢复和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周恩来多次当面征求他对重大决策的意见。

1948年,88岁的白石老人在艺术正臻炉火纯青时创作了一批以动物为题裁的精品,如曾在拍卖市场创出高价的《葡萄松鼠》和本幅作品《富贵双吉》。这两幅作品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烛尘旧藏,其上款都为“烛尘先生”。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为万物写神,此幅作品色彩鲜明,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生活气息浓厚。画面中雄鸡和雌鸡四目相对,传达出一种含情脉脉的柔情,画家以精妙的笔触,将一对鸡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带给观者极大的艺术享受。画面左上角又绘以盛放富贵的牡丹,不但使画面布局更加完美,也以富贵大“吉”的寓意,表达了对李烛尘先生一家美好的祝福。

近代名迹目不暇接

近现代书画部分,传是的拍品可谓精彩纷呈。300余件作品,面目各异,惊喜不断。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名家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陆俨少等,均有重量级作品登台亮相,呈现出群星闪耀的场面。

林风眠的《五美图》的确是分外妖娆,美不胜收。从1977年起至1991年辞世为止,林风眠在香港生活了十四年。初到香港时,林风眠就定居在中侨公司。他的作品交由香港中侨国货艺廊代为展售,此《五美图》便是其中一幅。中侨国产百货公司秘书吴棣榕先生,不仅负责林先生的联络接洽等事务,还目睹了他创作《五美图》的全部过程。此画最早亮相于2009年“西泠印社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

这幅典型的林风眠仕女图,从仕女的修眉、文鼻、凤眼、樱桃嘴等五官的表现,几乎是作程序化的处理,表现出中国古典文学中描绘的传统美女的样子,典雅中蕴含着民间艺术的意味,予人浓厚的亲切感。辅助以淡雅的色块铺展仕女的衣裳,以柔润流畅的细长线条勾勒衣纹,飘逸灵动。林风眠成功突破了绘画构线赋彩的单一效果,使其笔下五位仕女风姿绰约的身躯在面和线的重唱中忽隐忽现,分外美丽悦目。

张大千早年画作《清荷》,作于1934年,是以泼墨法涂写荷叶,浓墨勾勒叶筋,与之交错渗破,墨气淋漓而富有层次。淡墨和花青绘荷茎并勾勒洁白的荷花,笔法圆润而飘动,现出他对石涛的恣纵和徐渭的融凝的领会。下端荷叶则用赭墨画出,全作墨色清逸而花叶对比强烈,更突出荷花的莹洁,辅以清隽的题诗,顿生清新明妍之感。此图具原始装裱及大千自题签,更显珍贵。

黄胄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的人物画家。他习惯画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传是上拍的这幅《织毯图》,充分表现了黄胄先生在线条和色彩造型上的功力。作品中的维族少女举手间似有机梭翻飞,棉线飞舞之感,火热的劳动场面被描绘得惟妙惟肖。

古代书画出生豪门

“清宫典藏”的艺术品中,最大的亮点是著录于《石渠宝笈》诸编的作品,这已经成为了收藏界的共识。而传是秋季拍卖推出的乾隆帝《御临锺繇力命帖卷》,就是这样重量级的拍品,著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乾隆帝《御临锺繇力命帖卷》,是临锺繇书手卷,尺寸不大,质量甚高。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专家金运昌先生鉴定后作文浅谈说,此卷引首“取法乎上”寓意丰富。所谓“取法乎上”包括了多种含义:自谦与自负。自谦者,“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自负者,在古人的语汇里,“得乎中”已是相当骄傲的讲法了。正文前后隔水所钤“静宜园”、“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玺,它当年是被收在北京香山静宜园中,直到乾隆帝晚年退位后,还曾取出自赏——真正是得意之笔。

《御临锺繇力命帖卷》的传承经过非常曲折:乾隆帝逝世后,他的部分御笔与珍玩被嘉庆帝移往大内建福宫花园统一封存,故此卷在《宝笈三编》着录时归入“延春阁”藏品——延春阁是建福宫花园的中心建筑。众所周知,整个建福宫花园毁于1923年的一场大火。这一卷临本能完整地保存至今,说明它在火前早就被人盗出。史家多疑建福宫之灾乃内监为掩盖偷窃罪行而故意纵火,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而以纸张而论,《宝笈三编》云是“金粟笺本”,即宋代金粟寺钞印佛经用纸,四围又加手绘卷草纹饰,其名贵何用多言?卷内十余方御玺鲜红欲滴,并未滥入后人印章、题跋;装饰绢素亦是旧物,保存着宫廷装潢原式,是皆可贵之处。

另一件古代名品董其昌《山水册页》,也是难得的艺术精品。本件册页款识中所题“吾家北苑”指董源。董源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因董其昌与董源同姓,所以他常将董源亲切地称为“吾家北苑”,在其《画室禅随笔》中提到董源亦称“乃宗吾家北苑”。董其昌《山水册页》在仿董源的基础上提纯了绘画语言,将大自然中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墨的浓淡和皴法的疏密变化体现景物间的远近关系。其间配以屋舍,但杳无人迹,追求枯淡幽静,萧散淡远的意境。

传是国际不是北京最大的拍卖公司,今年秋季拍卖也只提供1000余件拍品,然而却能够出现如此之多的艺术精品、妙品,殊为不易,显示其清晰的思路和稳健的步伐,这本身就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构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