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珩秘藏北宋易元吉巨制现身保利秋拍

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里,珍藏着一件中国北宋大画家易元吉(字庆之,生卒年不详,约当宋仁宗英宗朝)的绢本《聚猿图》卷。这是末代王孙溥儒穷困潦倒中于 1927年贱卖给日本藏家的珍品之一。卷上无款,因拖尾有元钱选跋,图中分钤南宋权相贾似道、清耿昭忠耿嘉祚父子、安歧及清内府鉴藏印,上又有乾隆御题,且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历来被专家们认为是可以全面反映号称“徐熙后一人而已”的易元吉绘画面貌的杰作。

不过,令人惊异的是,在近代海上最著名的收藏世家张葱玉(名珩,1914-1963年)看来,《聚猿图》却远不及易元吉的另一件同样无款之作《麞猿图》精彩。张氏一门三代皆是海上鉴赏收藏巨眼,名满天下;张葱玉本人更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驰誉海内外,当世无人能出其右,不仅20岁时即被故宫博物院特聘为鉴定委员,更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也是最年轻的书画鉴定大师,所藏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唐周昉《戏婴图》、唐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册》等无一不是震动中外的国宝。而于易元吉两猿卷,张氏当年所作鉴赏笔记有言如此:“此图(即《麞猿图》卷)构图简洁而野趣盎然,卷末有二麞尤佳。树作点叶,石法略具北宋意趣。今世所传易庆之画,未见有款识者,亦未见有宋人题识者,此卷及《聚猿图》之定为易作,皆出元人,想必有据也。……世人重《聚猿图》而薄视此卷,以此未见著录,亦无名收藏家印记故,耳食可叹如此。《聚猿》之猿虽多,以笔墨论,正未易逾此耳。”不仅对历代以来偏重著录、名家印记而忽略作品本身艺术性以致只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收藏误区多致不满,更明言两卷的优劣之分正在其“笔墨”艺术,以故当时他力排众议,舍《聚猿图》而取《麞猿图》卷,其眼光之毒、之独,可见一斑。

被张葱玉罗入藏箧的这卷《麞猿图》,当是目前可见唯一一件尚可于市场流通的易庆之真迹杰作;而其于保利上拍,也是它数十年后的首次露面。张葱玉极为看重此卷,不仅其《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详细记录此卷,即卷上各处名章亦一一标出,极称详备;1947年,张葱玉好友、著名学者郑振铎又将之编入《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2003年郑重著《海上收藏世家》亦著录此卷,足见珍罕。

据考,卷上题引首及跋各人皆为当时一等一的名公巨卿或诗文书画大家。分述如下。

1、题引首者胡宗仁。隶书“散怀林壑”四字,钤印:“胡宗仁印”及“胡彭举”。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页六二三载:

胡字彭举,号长白,上元(今南京)人,隐于冶城山下。工诗、画,山水师倪瓒,晚出入王蒙、黄公望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老而食贫,不谒时贵,尝咏唐寅诗:“闲来自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殊自得也。亦善墨竹。工汉隶,得中郎(蔡邕)遗法,师魏《受禅碑》,简劲方正中,雅气逼人。按宗仁曾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写《送张隆父归武夷山水图》,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作《萝月轩图》,见《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而《清朝书画家笔录》列入清雍正朝(一七二三至一七三五),误。

所提胡氏两作,《送张隆父归武夷山水图》录于《神州国光集》;《萝月轩图》著录于《一角编》;此外,万历二十九年(1601)作《山水图》录于《明清书画集》。

又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中亦有云:“金陵胡宗仁字彭举,以画名,亦工诗,与竟陵钟伯敬为友。……昔人谓沈石田相城乔木,代禅吟写,此后惟金陵胡氏足以继之。”以为胡氏一门是继沈周之后诗坛领袖,赞誉极高。

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获赠于“敏求精舍”和“学海书楼”主席、“北山堂主人”利荣森先生(1915-2007) 数以千计的文物,其中书画为最大宗,占六百余项之多。其中一卷极为珍贵罕见的吴彬、胡宗仁、高阳合作《江山胜揽图》,胡续部分在中段,造景枯瘦,笔墨简淡,气质却跟吴作前段毫不相拒。另有胡宗仁作《秋山图》,曾于数年前公开展出。

以上述数种胡氏作品之书法及用印,比较此幅所题引首及用印,可知同出一人。

2、首跋班惟志,署“恕斋”款、钤“班彦功印”。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页七四〇载:

班惟志字彦功(一作彦恭),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官集贤殿待制、江浙儒学提举。工诗能文;善墨戏,精书法。早岁宗二王,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晚年学黄华(王庭筠),应酬塞责,俗恶可畏。文宗尝评其书如醉汉骂街。袁中道谓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