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风2009秋季拍卖会12月开槌(组图)

        北京长风自成立伊始,就将中国书画定位为公司的传统项目及优势项目,三年来勤恳努力,面对业内激烈的竞争,长风坚持不懈,精进不休。经过长期的酝酿与准备,我们有幸于2009年12月14-16日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为广大支持与信任长风的朋友们奉献上北京长风2009秋季拍卖会。届时不仅将有传统项目——中国书画专场,还将首次推出“世家元气——重要华人藏家藏中国书画”专场、文房杂项专场和大师新玉专场4个专场共700余件拍品回馈藏友。 

        作为本次拍卖会的最大亮点,“世家元气”专场有心为大家收集了139件出处可查、流传有序的名家作品。经过多时筹备与精心推敲,北京长风首次尝试以世家的形式将优秀拍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并预备将此专场作为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循序渐进,自成一派,力求做细、做精、做好,成为北京长风拍卖会的特色品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 《赤壁图》123×58cm 纸本立轴

  1.《大美术走进各家》P1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2.《海上墨林》P11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 《泼墨山水》68.5x133cm 纸本镜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芭蕉仕女图》 ∥ 张大千 行书 张子野词《山亭宴》

  纸本成扇,竹製扇骨。古方扇头。大骨长40cm。十四股扇心。

  本专场的百余件拍品中,近现代大家均有佳作参与。“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身为近现代中国书画的“叁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其作品在海内外拍卖一直比较活跃。是次深得多位业内资深藏家支持,使得多幅张大千精美作品竞相亮相。纸本成扇《芭蕉仕女图》,是大千极为难得的工笔重彩之作,取材极为讲究:竹製扇骨、古方扇头、扇纸与扇骨均为大千专用。扇作于1946年,画中仕女丰体婀娜,直接唐人,披红罗着锦裙,回眸顾盼,檀板轻摇,道尽天宝之后唐音余韵,所题诗词皆似白头宫人回首喟叹,诗发画意,画有诗音,为大千中年力作。由沪上藏家释出的张大千《赤壁图》,经由两次着录《大美术走进各家》P1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和《海上墨林》P11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5月版,在招商伊始,就得到了众多买家的青睐。张大千 《泼墨山水》作品尺幅大气,笔墨精到,设色优雅,来源可靠,更有出版着录流世,是张氏仿古泼彩风格的典型佳作,上题“欲借岩阿着峁屋,还当溪口泊渔舟”想必作于十分悠闲惬意之时。张氏“仿古泼彩”这种创作手段由于20世纪初期清代政府瓦解及中西方文化变革与融合,无疑成为了“最符合时代之笔墨”。正所谓时代已过笔墨犹留,此张泼墨无论花落谁家,相信都会是不可多得的尚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傅抱石 《松溪抚琴图》88.5×56cm 纸本立轴

  傅抱石的《松溪抚琴图》是其寓居金刚坡时期的妙笔佳构。傅抱石把传统文人画中各种皴法、树法、点法都砸碎,自创如同乱麻的“抱石皴”,出色地将松散破碎的皴与点统一在物象的结构中,在貌似凌乱中,使山川草木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画中松音渐渐,溪水潺潺,松荫之下的抚琴人,包围在重墨渲染的密林深处,显得格外分明。傅抱石作画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经常反复染好几遍,直到能将结构、层次交待明确为止,他的画,画面越放纵,明暗关系越准确。无论山水人物,都是情境交加,水墨淋漓,概括万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①吴湖帆 行书对联 148.5×26cm×2 纸本立轴

  ②吴湖帆赠陆抑非竹石图 83.5×34cm 纸本立轴

  1、《吴湖帆纪念集》,54页 梅景书屋同门 2004年出版

  2、《吴湖帆画集》上卷,第129页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3、《吴湖帆画集》,第13页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年5月出版

  4、《吴湖帆书画集》,第70页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5月出版

  吴湖帆对联及《赠陆抑非竹石图》,经由4次出版,原作历经数次劫难,仍保留原有梅影书屋装裱,并有抑非先生亲手书写的签条,着实难得。陆抑非先生原名一飞,与梅影书屋中的另一名弟子陆一飞相同,所以在弟子之间常常以大小陆一飞相称,此事在民国流传甚广。抑非先生后来使用的这个名字,是吴湖帆先生特意为他改的,虽然读音完全相同,但其充满玄妙与书卷的气息却与原先大为不同,这一修改,一来为抑非先生后来在书画上的成就添翼,二来也为后人展现出了梅影书屋的优雅格调与师生间无微不至的亲密关系。

  此对联与画中上款一为一飞一为抑非,一称仁兄一称仁弟,想必分别作于抑非先生拜于梅影书屋门下之前后,数十年后能于今日同现,实乃吾等观者之福也。对联为十一言集宋词句对。“醉墨卷秋澜”取自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紫云已在诗壁” 取自黄应武的“念奴娇”,“杖履觅春色”取自杨炎正的“水调歌头”,“碧山横绕清湖”则取自李祁的“水龙吟”,语句通畅,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这种集宋词成对的天赋,或许正与吴氏集宋元明清书画之大成的能力暗合,加上吴氏特有的书法与“一飞仁兄”这个特殊的上款,使他自然地成为了古今对联中的“奇品”之一。

  《赠陆抑非竹石图》也是件难得的精品佳作,翠绿的竹色、娴熟的技法,不但彰显出吴湖帆先生的大家风度,更保留住了民国海派书画艺术的特殊韵味与经典。图中“待五百年后人论定”是吴氏较为出名的印,一般都打在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中,或许预示着将来欣赏或拥有这件作品的人,能够与当年的吴湖帆一样,永远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本画不仅记录了吴湖帆翠竹的典型,更完整地记录了陆抑非先生与梅影书屋的这段缘分,可以说也是吴氏绘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湖帆、潘静淑 《临张子政、王若水双鸳图卷》共2帧,每帧25.5×72cm

  共约 3. 3平方尺纸本手卷

  1.《吴湖帆书画集》 P52-P53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5月出版

  2. 《吴湖帆画集》上卷 P62-P65,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吴湖帆、潘静淑《临张子政、王若水双鸳图卷》共2帧,每帧25.5×72cm,先后出版在《吴湖帆书画集》 P52-P53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5月出版和《吴湖帆画集》上卷 P62-P65,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吴潘二人深情款款、琴瑟相和,此画正是二人爱情的写照。据传潘辞世后,吴每每展开此卷,伤痛至极思念至深,遂裁取潘生前的衣裳作为包首,可知湖帆用情之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佚 名 《五方五帝像》创作时间:五 代

  纸本立轴 130. 5×61cm,约 7. 2平方尺。

  著录:《大风堂名迹·第四集·三·敦煌莫高窟发现五方五帝像》张大千 编 1977年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本专场古代书画中,一张由张大千旧藏的《五方五帝像》犹为难得,此画创作于五代,鉴藏印有沙州龙兴寺藏。大风堂。至宝是宝。敌国之富。出版于其本人编撰的《大风堂名迹·第四集·三》中。敦煌故城,古称沙州。龙兴寺是晚唐五代时期敦煌最大的寺庙。研究表明:龙兴寺是敦煌地区佛教僧团的最高管理机构都僧统司的驻所,成为都司的象征,统属着其他寺院;龙兴寺也是都司下属机构经司的所在地,掌管着敦煌的官经,成为敦煌地区佛教典籍贮存与流通的中心。此幅《五方五帝像》,应为当时管理寺庙的官方收藏,故钤有“沙州龙兴寺藏”印鉴。张大千在敦煌习画时偶然获得,正是“至宝是宝”,得之便觉有“敌国之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白石《延年益寿图》135×68cm 约8. 3平方尺 纸本立轴

  1.《广州集雅斋旧藏1983-1993》P19,岭南美术出版社;

  2.高士奇、蔡士等旧藏

  中国书画专场同样拍品不俗,齐白石《延年益寿图》约8.3平方尺,出版于岭南美术出版社所著《广州集雅斋旧藏1983-1993》一书中,并为高士奇、蔡士等名士旧藏。齐白石自幼家境贫困,但一生勤奋,为后世留下数以万计的作品,草虫花鸟、山水、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作无不精良。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本画中四只草虫,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其形态逼真无以复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耷 《云在》

  69×39cm,约2.3平方尺 纸本立轴

  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朱耷,风格独特意境高远,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此幅《云在图》虽然整个画面只描绘了一块石头,但是画面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却极其丰富。整幅作品流露出的一种空旷、寂寥的气息,“石即是我,我即是石。”八大山人在这小小的石头中赋予了自己无尽的精神寄托,更是其自己真实状态的写照。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