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启网络拍卖的大门 中国将入围世界联赛

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苏格兰的威士忌酒便是酒中极品。然而,让苏格兰一家拍卖公司惊讶的是,上个月他们拍卖的19桶威士忌被一位居住在危地马拉的买家买走。难道威士忌真有如此大吸引力,能让买家远渡重洋前来追逐?不是,答案是他通过网上同步拍卖竞标成功。

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英国《古董报》网络运营总监西蒙,危地马拉那位幸运的买家便是通过《古董报》旗下的The-saleroom.com得以如愿以偿。在北京接受本报关于中国网上同步拍卖前景的独家专访时,西蒙谈到,这个故事的版本将被移植到中国来。假以时日,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将出现更多来自欧美的夺标幸运儿,但他们也许还躺在沙滩上度假,因为出价只需要鼠标一点便可完成。

11月20日,华辰揭开了2009年秋拍的帷幕,也开启了中国拍卖网络时代的大门。11月21日,保利、嘉德秋拍也都开设了网上同步拍卖功能。这是中国大拍中首度运用该项技术,也是该技术继今年9月华辰拍卖会后在中国的第二度尝试。热爱足球的西蒙说,这次尝试让中国拍卖业升级成功,进入了“世界联赛”。

然而,就如同中国足球一样,中国拍卖行业进入世界市场后能否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像电视剧《雾里看花》中所提到的种种拍卖迷局能否逐渐破除?西蒙对此则表示乐观。他说:“我为了推广网上拍卖业务,已经和400家英国拍卖公司、350家法国拍卖公司、200家德国拍卖公司进行了合作,从我的经验来看,中国这几家拍卖公司是相当职业的。”另外,西蒙介绍到,英国拍卖业和中国拍卖业最大的不同在于,英国没有成文的拍卖法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拍卖商。在中国藏友最关注的保真问题上,英国拍卖公司跟中国公司一样,只要不是故意拍出赝品,便不必负法律责任。西蒙提到,很多来自中国的古董很让国外拍卖公司头疼,由于对中国历史不甚了解,他们这方面的失误很多。那么,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让英国拍卖市场出现混乱,反而井然有序呢?西蒙认为,拍卖商的职业素养从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在积累了250年的经验后,英国拍卖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职业规范。比如,一旦假冒伪劣的拍品被买家发现了,较为负责的拍卖公司一般都会退款。在西蒙看来,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都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参与中国拍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拍卖行业的职业化水准,这也是英国《古董报》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之一——为买家联系职业水准高的拍卖商。

此外,西蒙认为,网上同步拍卖在中国推广后,将有助于中国买家了解国外拍卖市场,方便地进行拍卖,有利于中国文物从海外回流。西蒙指出,虽然目前《古董报》在中国只有约10个订户,但在The-saleroom.com网站上注册的中国买家却有很多,他们时常在欧美拍卖会上买中国艺术品,尤其是陶瓷。这是因为,国外拍卖公司和买家往往对中国艺术品不甚了解,因此很多艺术品价格低廉。就像西蒙所举例的那样,一件本该值1000英镑的艺术品在英国只拍出了100英镑,而一回到中国却能拍出50万英镑。这种国外拍卖公司“打眼”的机会是许多中国买家想要抓住的。反过来,一旦中国拍卖会便捷地进入全世界买家的视野,中国艺术品也将被更多人所了解,有助于其价格的合理化。对此,西蒙还特别提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因其不受出口限制,引入网上同步拍卖后它将备受国外买家关注。

在本月7号的英国《古董报》42版上,评论员凯特·亨特发表了名为《对中国秋拍寄予厚望》的文章,里面提到:在关注佳士得和苏富比秋拍之外,英美买家不妨通过网络多关注中国秋拍,尤其是那些海外回流的中国古董,因为它们是不受出口限制的。此外,中国拍卖公司正积极寻求和欧美买家的互动,亨特预测将来国外买家会成为中国拍卖的“巨头”。据西蒙介绍,英国《古董报》被称为全球艺术市场的“圣经”,拥有60个国家的读者,而他们一直对中国市场十分看好。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