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秋拍下月举槌 通胀预期催热本地艺拍

杭城艺术品秋拍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11月7日,浙江南北拍卖公司的艺术品秋拍将在新侨饭店举办,预展则提前两天。据透露,此次拍卖以近现代书画为主,共计670件。主办方透露,在过去的一周内已吸引近百位国内投资者关注。

在接下去的两个月时间内,包括西泠、骏成以及翰承的秋拍也将陆续登场。业内表示,在通胀预期以及今年市场走向双重因素下,本轮秋拍的成交情况被大家看好。

两大特色抢滩秋拍

在经过半年时间征集后,浙江南北年内第二次拍卖已准备妥当。

该公司负责人朱军表示,为突出精品路线,此次的拍品数量有所压缩,从千余件作品中筛选出了670件。

最抢眼的当属两大专场。据透露,两个专场的拍品为157件,其中抹云楼专场的作品系海外藏家数十年来精心典藏;平三草堂的拍品则基本在早年由画家本人赠送。

“拍品由两位大藏家提供,来源可靠、价格合理,而且是在过去的30年内首次在拍卖市场中出现。因此,过去的一周内已吸引众多省内外投资者。”朱军称,其中有一大批名家作品。

另外的一大特色就是:所有作品档次较整齐。据透露,大部分拍品的起拍价在二三十万元左右,而名家名作占到所有拍品的三分之一以上。如陆俨少的画作,本次拍卖中出现了30余件;而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名人画作也各自有20余件露面。

通胀背景下成交向好

实际上,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内艺术品市场一改去年颓势,积极向好。“根据我的判断,今年本地秋拍的行情将胜于春拍。”朱军认为。

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今年以来民众普遍对通胀预期加大的担忧。最近数月来,一大批经济数据都在证明,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与之相伴的,则是通胀预期也进一步升温。

其次则是今年年初来全国拍卖市场的逐步走强。在北京、上海,包括保利、嘉德等特大型拍卖公司在内,其成交率均达到了80%左右,远超去年。

反观本地市场,几个月前的杭州西泠春拍,其总成交额达1.48亿元,人气为2005年首拍以来最旺的一次。

更大的利好则来自于国内秋拍市场。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总成交额达4.86亿港元,比春季瓷器及工艺品成交总额超过173%。

10月20日,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从7800万元起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1.34亿元成交。刷新中国书画拍卖价格最高纪录,远超年初北京匡时春拍中创造的8400万元纪录。

本月中旬,“中国第五届艺术财富高峰论坛”在杭举办。会上透露,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年成交额已达到200亿元,而接下去的10年内,还将迎来大增长。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