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逼真 精品紫砂现身上海拍卖会场

提起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紫砂壶。宜兴紫砂,历经千年的发展,在历代艺人的不断努力下,已形成了花色繁多、形式多样的格局。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重点关注拍卖市场上的精品。

珍品惊现上海拍场

在即将于9月16日举行的上海崇源2009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紫泥精华”专场最为引人注目。其中的亮点是来自著名藏家陈之初的陈鸣远珍品,包括莲藕、茄子、树根、瓜果等丰富的品种,这些作品充分利用紫砂材料独特的质地和颜色精制而成。一件紫砂茄子水注仿茄子形,茄子自然弯曲,上翘的茄梗就是水注的出水孔,气孔则隐藏在扁豆叶之下。

另外一件紫砂古泉笔架,留有铭文“吾法有法,残痕遗风。眼中一线,通观今古。鸣远。”笔架采用一串古钱币的造型,用朱泥制成。陈鸣远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制壶泰斗。

紫砂“花货”市场不错

紫砂“花货”从早期的紫砂陶残器中就有发现,到了明清时期,紫砂“花货”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历史记载的第一件紫砂作品就是“花货”供春壶,它的原形来自于大自然,是将古老的银杏树干瘿结塑成壶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供春壶的出现,把宜兴紫砂从泡茶用的实用器皿带进了艺术殿堂。

在目前的鉴赏领域来看,紫砂“花货”必须做到形、色、工三者巧妙合理配置,做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