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二十八忠孝故事图 将现身翰海秋拍

《二十八忠孝故事图》是中国近现代画坛巨匠张善孖先生的铭心杰作,作品取材于古代28位贤良、忠孝之士的事迹,画于1937年十月、十一月间。

张善孖(1882——1940),名泽,字善孖,号虎痴,四川内江人。他擅画山水、花卉、走兽,尤以画虎驰名,精于鉴赏,家富收藏。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舍弃财产与收藏,以一个手持画笔的文士,积极投身抗战救国的民族大业。他画了许多虎画,寄赠给前方将士,鼓励他们奋勇杀敌,保家 卫国。1938年底,张善孖在周恩来、林森、许世英等人的赞助下,带着自己和其弟张大千的作品共 180多件出国举办画展,募集抗日捐款。约两年间,举办100多次画展,募得捐款20余万美元,全部寄回国内支援抗战。回国后不久,积劳成疾的张善孖卒于重庆,年仅59岁。

《二十八忠孝故事图》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着深刻关联。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张善孖曾画一幅《怒吼吧,中国》,图上画的是28只斑斓猛虎,奔腾跳跃,扑向落日。28只老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28个行省,生气勃勃;落日残阳代表日本。画的左下角题道:“雄大王风,一放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气慨和决心,是一幅弘扬民族信心、鼓舞抗战士气的经典作品。《二十八忠孝故事图》同样绘制于这一时期,28幅为一套,每幅表现一个历史故事,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有勇猛忠武的尉迟敬德;有智勇双全的司马光。作品以正统儒家思想的忠孝道义为主题,旨在激发民众仿效先贤,于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共御外辱的决心。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忠孝故事图》在人物的形象创作上带有很大的想象,画家对于古人的衣着发饰以及所用器物并不严格考究,而是以接近戏曲人物或是连环画人物的形式来表现,使画面情节通俗易懂,加强宣传效果。每幅作品上均附有一段叙述画面故事的长题,从一丝不苟的字字笔法也足以看出张善孖先生创作时的尽心竭力。

是幅借古励今、壮怀激烈的张善孖精益力作《二十八忠孝故事图》将于翰海秋拍隆重推出。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