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可赞:艺术北京2009立足本土 求新不断
艺术北京的总监董梦阳的学院出身,让他无可避免的具有艺术理想化的情怀。因此艺术北京博览会也从里到外的呈现出艺术理想化的色彩。艺术北京2009已经是艺术北京博览会成立之后的第四届了。艺术北京20094月27日在北京农展馆如期举行。
立足本土
不同于国内其他博览会,或立足于国际或立足于西方,艺术北京则把立足点放在了本土。立足点的不同,体现出各博览会主办方对“国际化”的不同理解。艺术北京之所以立足本土,想是参阅了“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的这一国际化的提法。用到博览会上,就是说要采用西方的博览会形式,展示中国本土艺术。从本土做到国际,是艺术北京的理想化之路。
同以往一样,这届艺术北京的参展商主要来自中国国内。相比往届,这届艺术北京的参展商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然是经过了选择,一些不怎么上档次的参展商消失了。无论是画廊、媒体还是出版社,都算得上是国内比较有知名度、有水准的,起码是在危机来临时有生命力的。相比国际二三流的画廊、艺术家,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人士来说,一流的中国本土艺术,想必更有竞争力。面对市场不景气,这届艺术北京对参展商进行了参展补助,据说最高补助可达参展费用的50%。在经济危机条件下,如此举措,在信心上给予了本土画廊很大的鼓励。而且国内三大博览会中,唯有艺术北京看重本土画廊,所以共患难的经历很可能让艺术北京与本土画廊巩固合作关系。在未来发展中,艺术北京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本土画廊的支持。
求新不断
每一届艺术北京都会增加新内容,并预设下一步的计划,而这一届的艺术北京则将去年的计划提前全部实现了。2008年9月,艺术北京新辟专场“影像北京”,令人耳目一新。其举办的论坛也以影像为题,在大趋势上推动了中国新一轮的影像收藏热潮。当时的计划是,2009年4月份做艺术北京,9月份做影像北京。不过,2009年4月份的艺术北京已将这两部分全做了。不仅如此,在“艺术北京”、“影像北京”之外,还增加了“时尚北京”,形成了这届博览会“三足鼎立”的局面。
“影像北京”是这届艺术北京的最大关注点,不仅在摄影方面的参展商有所增加,此外还开辟了录像作品专区,大大完善了“影像”的概念。这一安排很好的顺应了参观者的心理取向,在影像区域,可以看到国内外参观者的欣喜之态。因为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影像博览会,所以这次艺术北京所整合的影像资源让参观者感受到了中国影像的基本面貌。“时尚北京”则不仅设立了时尚杂志展位,还设立了外环内旋形的时尚摄影作品展示,很好地将时尚和艺术结合在了一起。除此之外,艺术北京还将于今年的11月举办“经典北京”,这将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经典艺术的博览会。将传统艺术纳入当代艺术博览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艺术北京不仅逆势而为将一年里做两次博览会,还将当代、传统经典作品全部囊括,不能不说理想化色彩的浓重。据相关报道,11月份的经典北京也将包括中国书画,如何将一直缺席中国当代艺术的书画纳入当代艺术范畴还真是让人期待不已。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场热点
4月26日,VIP之夜,艺术北京展厅内有三个现场艺术创作:一个是入口处,红白胶带在地上现场粘成的印章图案;一个是中轴线上,横断背面的小朋友涂鸦添色;再一个就是展厅后部的,展墙现场图案喷印。这三个艺术创作,均调动了现场的活跃气氛。其中,从下午5点直到10点,整个VIP专场涂鸦添色处一直都有小朋友在画画。可喜的是,以往看到的都是外国小朋友,而这次则看到了更多的中国小朋友。刚开始参予涂鸦添色的大多数都是外国小朋友,后来则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小朋友加入,后来剩下的就只是中国小朋友了。让小朋友参予其中,既是艺术北京服务理念的提高,也是美术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的挪用,不仅可以增加吸引力还可以培养博览会的观众。
唐人画廊展出的刘小东的《吃完了再说》无疑是全场最吸引人的作品了,这件五联画尺幅达到了10m×2.5m。在唐人画廊的展示空间里,只展出了这一件作品。这幅模仿了《最后的晚餐》构图的作品是艺术家于2007年创作于罗马。侧墙上还挂有刘小东创作过程的录像,再加上刘小东亲临现场以及热情讲解,可谓作品展示的声色并茂。路过此画的参观者不禁止足欣赏一番,即使是业内人士,虽熟知此画,得见原作也属难得。这幅画作以其特殊的构图、奇特的立意、专门的展示方式,以及艺术家及画廊的号召力,成为全场最具人气的作品。
此外,艺术北京的新调整也不少。整体格局上来说,这届艺术北京在展厅内开辟了中轴线,中间部分是艺术图书及休闲区,前半部为当代艺术区域,后半部左为影像区域右为时尚区域,两侧为媒体区,后部为休息区。局部格局来说,影像部分的录像部分设置了方形专区,时尚部分则设置了圆形专区;两侧的媒体区,隔板从全景式改成了三角半景式,方便了观者的参观,也有利于媒体之间互相观察,使媒体展示更加开放。再者,不少媒体在媒体区设置了访谈室,开幕伊始便开始了现场采访,媒体报道形式灵活及时。此外,艺术北京将艺术书籍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加商业价值,也是传播宣传艺术的延伸。这一点同公共艺术教育一样,也借鉴于国外美术博物馆。
从这届艺术北京的所呈现的多元面貌,可以看出艺术北京主办者的良苦用心。其艺术理想也蕴含在各个创意之中,至于赋予如此多的抱负是否可以真的实现,只能让实践来证明。不过,其艺术理想还是值得称赞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