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拍卖价格仍在低位 未来增值空间看好

一向被视作冷门的雕塑收藏开始进入藏家的视野。成都首场雕塑专场拍卖会将于近日举行,刘开渠、朱成、何力平、谭云等雕塑名家的90件精品将集中推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过冬的时候,冷门拍卖会能否爆冷令人关注。

相比其他艺术品拍卖市场,国内的雕塑市场要冷清许多。中国嘉德今年秋拍推出“中国雕塑系列专场”,47件雕塑勉强成交一半,总成交额仅359万元。据资料统计,从1995年至2006年10年间,国内拍卖公司曾经拍卖过的雕塑成交仅500多件,总金额约1.36亿元。这些数字与动辄一个专场、一件拍品就千万或者上亿的书画、瓷器成交价差距甚远。

然而,近几年众多雕塑艺术品现身拍场,雕塑市场开始启动,一些藏家也在试探性介入。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孙振华表示,由于雕塑艺术历来都比其他艺术要“慢半拍”,导致起步慢、价格低。但是,近年来市场对雕塑需求稳步增长,雕塑作品拍卖成交量和成交率都在上升,一些机构和私人也开始对这一领域感兴趣。此外,由于中国雕塑起步较晚,也导致没有多少泡沫和水分,收藏家现在介入风险较小。

去年开始从收藏字画转向收藏雕塑的成都藏家徐先生告诉记者:“在当代雕塑拍卖中,大师作品几十万元就要算是高价位了,但是和那些当代艺术代表人物千万元级别的身价相比差距巨大,形成了增值空间。”

作为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仅从材料、创意与环境空间乃至其所耗时力、完成工序等,都比绘画的条件要求高得多,在欧美国家,雕塑作品已成为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近年来拍卖价1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屡见不鲜。然而,国内的雕塑市场长期以来价格偏低,成交量不大,与高价位的中国当代艺术比起来,更是相差甚远。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恰恰说明了雕塑作品在未来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