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诚轩2008秋拍
北京诚轩2008秋拍北京诚轩拍卖将于11月8日至12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共推出油画雕塑、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及邮品钱币四个项目,计七个专场。
中国书画近六百件拍品,分作“介轩藏扇暨书画成扇精选”及书画(一)、书画(二)三部分。张大千此次有数幅重要的山水作品参拍,呈现其中晚年山水画的完整面貌。创作于1955年的《剑门》,是画家客居日本时为东京的大型画展所精心绘制。“剑门”是川北绝景,为古蜀道要隘,李白《蜀道难》中所感叹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指此处。大千此画以平远取韵,高远取势,披麻皴写山峦,斧劈皴写嶒岩,一道飞瀑尽显险峻,近景丛林,又以丰富的色彩,细致的刻划,让观者于高峻之外更觉幽深。全画起承转合,丰富而不失和谐,将张大千绘画追求的气局宏大、画面鲜亮、境界深邃的“亮、大、曲”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年张大千在东京的画展引起轰动,由《剑门》便可遥想当年盛况与观画者感到的震撼。同为创作于日本、但时间已后推至1962年的《甲府升仙峡》,画的是日本风景胜地甲府升仙峡。此画勾皴之法,挺拔中兼粗豪,渲染注重块面,将深峡之杳然峻拔,怪石之错叠连绵,表现得恰到好处。《横贯公路》为另一幅张大千晚年山水杰作,该公路为1960年代台湾重要的交通建设,开通不久,张大千即受邀前往,并为沿途风景折服,1964年大千再游横贯公路,“予两游横贯公路,探奇造秘”。此幅《横贯公路》,雄浑豪迈的笔法,将公路蜿蜒峭壁间的景象与自然浑而为一,尺幅巨大,气魄恢宏,但山径又点出悠然前行的高士,不似现代车流滚滚的公路,倒像是古代的溪山行旅,颇富文人情趣。
傅抱石此次参拍的一幅山水、一幅人物,俱为上乘之作。《巴山烟雨》是典型的金刚坡时期作品,创作于1944年,以“抱石皴”在皮纸上写、涂、抹、推……运用各种笔法;辅以“墨扫法”,用不同浓淡、宽窄的墨笔刷扫出雨线雨势,最后于精微处小心收拾,山亭中坐赏雨景的朱衣高士,石桥上曳杖而行的蓝衣雅士与身后的紫衣童子,形象奇古,成为画龙点睛之笔。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傅抱石人物画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拍品作于1945年,以墨色渲染秋风萧瑟的寒意,人物则是细笔勾勒,将主题衬托得格外鲜明。在抗战时的金刚坡表现《琵琶行》诗意,画家将心中的愤懑愁烦,迸发为创作的笔触线条,与白居易和琵琶女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齐白石此季共有两个收藏专题。其一为日本收藏名家须磨弥吉郎的藏品:一幅画红烛、酒具、盆梅的《梅酒风雅》,一本几近纯水墨的《花卉八题册》;另一为喜好中国艺术的法国骨董商Lefevre家族收藏的四幅齐白石作品,题材多为松、紫藤、松鼠,其中一幅墨色松鼠高坐枝头,极目远眺,留给观者不过背影,却别有一种诙谐的意趣。1922年,陈师曾将齐白石画作带到东京展览,白石画名由此逐渐在国外传播。外国收藏家最钟爱的齐白石画作,是其富有新意和生活气息的作品,须磨就在《花卉八题册》后题识赞美齐白石水墨画作,认为这才是“白石中的白石”、“墨色特出意表,胜彩色耳。”国内、外藏家对同一画家的不同偏好,让我们也可以从“他者的眼光”来省思自己对艺术的审度。
吴冠中《乡镇集市》是一幅多次出版的1980年代作品。画家对色彩和点、线、面节奏的敏感,是其艺术的优胜之处,《乡镇集市》将真实的景物纯化为形体结构与色彩关系,块面的分割、色彩与线条的节奏,有破有立,画中的每一个细节,细微至天上的飞燕,白墙上的每扇窗,都有画家缜密的思量在其中,耐人寻味。
“介轩藏扇暨书画成扇精选”以海外资深藏家介轩主人藏扇为主体,近200件精彩成扇,其中不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家绝精作品,也荟萃近代海派、京津画派画家风格各异、题材多样的扇作,更有意味十足的文人书法扇、近代名人扇……将中国藏扇文化生动地呈现出来。其中一柄1920年代齐白石画赠知音“子林”的《蝶飞雁来红》极为精彩,是画家“工虫花卉”典型面貌。曙红的雁来红与油黑的蝴蝶,写尽秋光的浓艳与明媚,另面张大千纯以墨笔绘听松观云,画面清雅,与齐氏相得益彰。傅抱石一柄《松阴叙旧》为1946年盛夏寄赠好友贺仲烈之作,画两位高士闲坐松阴,执扇对语,令人顿生凉意,也寄托画家对远方好友的思怀。石鲁扇作存世罕见,本场有一柄1962年画赠西安名医贾堃的书画合璧扇,一面典型风格的墨笔山水,另面劲健跳跃的书法,令人叹为观止。徐悲鸿一柄1930年《牧笛》,色彩保存完好,画面铺陈丰富,为画家的精心之作。尤其难得的是抗日名将宋哲元书扇,与两位爱国鸿儒马相伯、章太炎的书画扇同时现身本场,马、章一扇更以1933年的中日长城战役为题材,雪泥鸿爪,是永远不应忘记的历史。
在以上三个专场中,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李可染、潘天寿、溥心畬、石鲁、于右任、钱松喦、周思聪等均有佳作出现,更有数位藏家提供多年藏品专题参拍,繁花迷眼,无法一一尽述。
油画雕塑专场共计拍品近八十件,重点之一是庞薰琹创作于1940年代的油画《冬》,这是近来拍场出现著录最清晰完备、创作年代最早的庞薰琹代表作,也是他为数极少的风景油画中的经典。
薰琹是上世纪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主将,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创建人之一。他留法归国后即发起成立“决澜社”,积极推动现代主义艺术,一度被视为中国西画运动中“新绘画”的开启者。他早年的创作就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前卫特色,充满形式感趣味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因其个人的才华,融汇了巴黎画派的沉郁唯美,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古典主义艺术精神的纯净雅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西画早期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一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化和审美精神的现代主义艺术逐渐成形。
庞薰琹三、四十年代的作品最能代表个人风格,也最能体现早期西画发展的成就,可惜大多都毁于战乱和文革,留存寥寥,而且大多数为中国美术馆和庞薰琹美术馆珍藏,私人收藏极少,相信这幅弥足珍贵的《冬》现身秋拍,可以令脉络收藏中国现代艺术的藏家期待已久,雀跃不已。
诚轩一向细心经营第一代油画家,发掘整理和传播早期西画艺术,颜文樑、关良、杨秋人、胡善余、钱鼎、凃克此次都有佳作呈现,几乎销声匿迹的早期留日画家谭华牧《田间小憩》也殊为难得。
林风眠的专题精品荟萃,拍品来源与著录清晰,品质精致:作于1978年的《读书仕女》由林风眠义女冯叶女士提供,曾参加1989年台北历史博物馆的《林风眠个展》,宛若处子无比恬静的绿衣仕女,体现了林风眠向往的理想世界:绝对的纯洁宁静、善与美。另一幅以林风眠夫人为模特的《仕女》作于1940年,以浓墨重彩写置身花园的爱妻,曾为好友关良收藏多年。《仕女与猫》题材少见,趣味盎然;《静物》形式构成新颖别致;《暮归》以小见大,完整性与丰富度尤胜大幅风景。
诚轩秋拍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选件遵循传统经典定位,在当代艺术部分则推重富有创新精神或深度思考的作品,希望收藏家注意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活力——新的语汇、新的观念,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2007年张洹创作的骷髅系列综合材料绘画,由寺庙香灰为主的各式各样灰烬堆积而成。《骷髅》黑色的基底与白色的碎片层融汇成大片灰色调子,骷髅头骨漂浮在烟尘一般的迷朦里,似乎被莫名的微光照亮。中国人通过焚香向鬼神许愿,生的欲望面对最终的死亡结局会如何?香火烟灰的材料与骷髅主题的选择,正是张洹安排的一场生死较量。
尹朝阳的个人风格不断嬗变与成熟,自早年的“青春远去”阶段,经过“神话”、“石头”、“天安门”、“毛泽东”,直到最近的“奇观”与“漩涡”系列,他的每一次探索都保持着清晰与理性,秋拍的“失乐园”作品则有自我疗伤意味,带着狂风暴雨般的激情。他从自身的情感经历出发,表现了曾经以爱的名义相互愉悦、相互依赖的男人和女人,在同样盲目的狂热下,由爱生恨的相互倾轧、劫掠,扭打着、撕扯着化为一幕幕戏剧性冲突。这种必须释放出去的生命能量,你可以称之为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欲望,人类就曾因此被驱逐出乐园。
中国古代艺术品不仅是文化的集萃,更是历史的见证,它的发展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审美历程中的追求与向往。是次瓷器工艺品专场共推出拍品近两百件,其中不乏流传有绪的珍品,可近距离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元青花缠枝牡丹海马图铺首罐,出自1963年苏富比伦敦拍卖,其重要性堪比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所藏的同式海马图罐,享负盛名,非比寻常。清雍正白釉刻花玉壶春瓶,原为英国铁路员工退休基金会旧藏,背景显赫,全器线条圆润,刻工精湛,将雍正时期瓷器的高雅、细致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清乾隆乌金绿釉碗,胎釉细腻,用料特殊,为极稀有的低温颜色釉品种。其釉面色彩变幻莫测,使人感受到清盛世宫廷艺术的独特氛围与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八宝纹贲巴壶,为乾隆帝对藏传佛教无上尊崇最具体的表现,全器绘工考究,彩釉饱满,诚为一件反映清代多民族和睦交融的重要文物。
此外更有数件拍品源于海上实业家姜子祥先生旧藏,十分难得。其中清雍正斗彩如意贯套纹杯,全器胎质细润,迎可透光,构图疏密得当,施彩晶莹,格调清秀脱俗,体现出以秀雅清逸为美的雍正风骨。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杯十件一套,器形小巧,娇雅精致,青花呈色柔和安逸,颇似成化气质。
中国工艺品发展至明清两朝已达顶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清田黄平顶方章两件,征集自海外著名收藏家,并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版,方章料大材厚,温润凝腻,为少见之田黄精品。明晚期犀角雕九芝形杯,质地上乘,色泽莹润,全杯雕九朵灵芝缠绕交叠,寓意吉祥。明末清初犀角雕张骞乘槎杯,造型奇特,张骞坐于杯外,神情悠然,似闲庭信步,雕琢细腻,堪为犀角雕刻之杰作。清乾隆犀角雕螭龙铺首纹杯,造型规整,选料精良,雕刻精致,不为多见。
此次工艺精品中不乏有名人或文人特色之文房用品,展示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多重性格。沪上名人杜月笙用印一对,寿山花芙蓉石体量硕大,兽钮苍劲有力,旧配玻璃套匣。傅抱石刻印八方,材质各异,刀法苍劲,力追秦汉,极富个性。广东著名金石家简经纶自用文房一套,砚作龟甲状,上刻甲骨文,古意盎然,毛笔三支,为熊毛、鼠须等材料特制,奇特罕见,为文房收藏之佳品。
此外,尚有翡翠香炉、白玉雕无双谱牌,体现清代工艺品材质之美、设计之妙、琢工之精。
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中国文化中光辉璀璨的明星,世人为之瞩目,市场为之倾心。相信这些铭刻着时光印记的中国工艺品,将成为收藏家永恒追逐的目标。
近几年来,国内对于钱币收藏的认识与热情与日俱增,每次拍卖都有令人惊喜的珍品、令人诧异的成交价格出现,从而使每年春、秋二季的拍卖变得更加可期。
邮品、钱币专场共计拍品近三千二百件,其中元代真定路五十两盐税银铤一枚,属元代早期盐税锭,铭文清晰,原色银光,存世罕见,是研究与收藏银锭不可多得的稀有品种。
珍罕性与品相一直是决定金银币价格的关键。此次上拍的珍罕品种有:
光绪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A.S.T.C”银币样币一枚,未正式发行,存世仅见试铸样币,铸额极稀。除台湾鸿禧美术馆馆藏一枚之外,目前仅见此枚。
民国十五年张作霖戎装像陆海军大元帅纪念银币样币一枚,天津造币厂试铸,未发行。此枚样币镜面版底,原铸银光,铸工精湛,堪称民国人像银币巅峰之作,征集自海外资深收藏家。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下三鸟金本位壹圆银币样币一枚,梅花边,中央造币厂试铸,未发行。据记载,此种样币共试铸了光边、齿边、梅花边、“中华民国中央造币厂”文字阴打等不同款式边饰,梅花边样币极罕,首次出现于国内钱币拍卖会,张璜先生曾将此枚样币收入其权威目录《中国银元及银两目录》之中,征集自海外资深收藏家。
此次近代纸币及第一、二版人民币中,亦不乏珍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国通商银行上海银两票伍拾两,是中国第一家华商银行发行的第一套纸币,流通票存留至今甚少见,伍拾两票仅见此一枚,因此有华商银行第一钞之美誉。此枚纸币曾为马定祥先生旧藏,其后人于2004春北京拍卖会易手,此次再度出现,又一次为新进藏家提供购藏珍钞之良机。此外,1907年德华银行500元手工加贴样票、1907年北京华俄道胜银行壹百两样票、民国六年黎元洪像中国银行兑换券拾圆、壹百圆正反面试模样票各一种、1932年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壹仟圆纸币等,均为中国近代纸币珍品。
第一、二版人民币除六十枚大全套之外,还有壹仟圆“马饮水”、伍仟圆“牧羊”、壹万圆“牧马”、壹万圆“骆驼队”等珍稀流通币。 >
邮品专场精品众多。清代邮品三百六十余项,其中1885年小龙毛齿邮票5分银二十方连、光齿邮票1分银四十枚全张,品相完美;征集自邮史学家张愷升先生的诸多实寄封、片,大部分为其专著《中国邮戳史》之实物;1889年广州海关寄潮州海关“大关署”红条封,盖广州海关5月30日英文日戳,为广州海关英文日戳较早期使用例。
民国时期邮品近三百项,重要的拍品有:1913年新疆内务司寄吐鲁番双挂号公文封,为蟠龙加盖邮票较晚使用例;1916年中华帝国开国纪盛纪念邮票“太和殿”壹圆未采用设计样稿一件,手工制作,由于壹圆面额未被采用而未印行,存世目前仅见,集邮家范蘭如先生旧藏。
解放区邮品持续升温。此次二百余项解放区邮品中,有征集自吴国华等国内著名集邮家的藏品若干。值得推介的当属1947年辽南邮电管理局加盖“辽南邮政 改作”改值邮票黑250元/10元旧票,目录未见记载;1948年河北唐县寄山西平定封,背贴“大抗战”第一次加盖“暂作”改值邮票蓝200元/12元一枚,销“唐县第三区 邮政代办所 年 月 日”手填日期戳并附完整“晋冀鲁豫区邮政局 双挂号 收件回 执”凭条,非常少见。
新中国邮品延续春拍的价格走势,纪、特、文革邮票仍然稳中有升,二百七十余件拍品中,最为珍罕、夺目的当属1968年上海奉贤县寄上海普陀区平信,背贴“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邮票一枚,销上海奉贤庄行11月26日戳,另盖有上海投递戳及邮递员名章,所贴“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色彩、品相俱佳,实为十余年未见的真迹,弥足珍贵;同时“全国山河一片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特15首都名胜天安门放光芒”等未发行邮票亦有数枚上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