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拍卖追忆赛场风流

2000万件物品待拍 涉及资金数百亿元

后奥运时代,拍卖是一大乐事,北京也不例外。据北京奥组委透露,开幕式上的2008个古代敲击乐器缶、2008把带有笑脸的雨伞、众多竹简,奥运期间罗格乘坐的汽车和使用过的办公家具、为姚明特制的长达2.6米的大床、举重冠军张湘祥吻过的杠铃等上万个品种、2000多万件奥运物品如今已被编号,将于近日进行公开拍卖。这意味着,更多的奥运物品即将走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将有机会成为它们的收藏者。

早在今年6月,北京奥组委便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订了 《北京奥组委资产处置服务合同》,北交所成为北京奥组委指定的奥运资产处置机构。目前,奥运物资的拍卖时间还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处置时间,需要一两年、分三个阶段方能完成。第一阶段拍卖的是一些陈旧、淘汰的电子类、车辆等物品,主要针对物资回收行业,流向偏远地区再次使用或作为垃圾处理;第二个阶段拍卖的是一些奥运场所使用的办公类、生活类物品,主要针对出租行业;第三阶段拍卖的则主要是一些具有奥运无形资产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主要针对的是收藏行业,由于这类资产涉及公证部门对物品的证明,所以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

对于公众参与竞买的流程,北京产权交易所将提前7天在媒体上和其网站上刊登拍卖公告,并刊登这些拍卖物品的具体介绍。近日,记者登录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官方网站后发现,“奥运资产项目”已经被醒目地单独标注出来,其下方不断滚动的一幅幅照片几乎包罗万象——带有 “北京2008”字样的篮球、射箭用的靶纸,甚至运动员公寓内的小摆件……挂牌奥运物资的数量、标准规格以及实物图片,都能在网站上查到。

除了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的官方奥运物资,另有多家公司也有相关的奥运物品处置计划。比如,李宁服装公司提供了100套由该公司设计的中国代表团领奖服装,将跟拍卖网站合作在网上竞卖;作为奥运会官方用车的大众奥运车辆,也将于奥运会结束后进行公开拍卖。一些运动员也将以个人名义拍卖自己的物品,比如,中国男子体操队领军人物杨威将拍卖吊环银牌捐献灾区;体操小将邹凯将拍卖自由体操金牌捐给自己的家乡用于灾后重建。

其实,奥运会物品拍卖在今年8月5日就进行过一次,当时拍卖的物品为 “奥申委”所用的1470件家具和家电,以3900元的价格起拍,最终以23000元的价格成交,增值率高达490%。此间,有人提出质疑,这些物品都卖光了,奥运会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如此拍卖是否有过度开发、过度营销之嫌?针对此问题,有专家认为,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需要庞大的物资作为基本保障,而在赛后如何处置这笔价值不菲的物资,是每届奥运会组委会所必须面对的,它也成为历届奥运会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后要算经济账,奥运组织方对这个账责无旁贷。奥运组织者要回收投资甚至获得经济收益,除了借助徽标、转播等无形资产外,有形资产自然也不能例外。只要为了回收奥运投资、获得奥运收益,只要拍卖所得来去透明、合理合法,奥运物资——无论是标识等无形物资,还是此次奥组委即将拍卖的有形资产,无论如何开发营销,都不为过。从这一角度看,连奥运体育场馆等有形资产,在理论上说都是可以卖的,只不过它们不太可能卖得出去,只好退而求其次——出租,包括出租经营权、冠名权等。

当然,也有人质疑,既然奥运会后会建奥运博物馆,为何不现在就建,直接将这些资产转移到博物馆岂不省事?对此,专家也进行了解答,建设奥运博物馆是北京市或者中央政府的职责,而并非北京奥组委的分内之事。尽管其领导成员多数来自政府,但奥组委绝非一级政府或政府所属机构,其职责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可能用最少的钱办一届最好的奥运会。就算真的现在就开建奥运博物馆,也该亲兄弟、明算账,这些物资也不能是白送。因为,将来向全北京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公开其经济收支账目并接受监督的,不是北京市政府、中国国务院,而是北京奥组委。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