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惊世孤品亮相春拍 汝窑精品引关注(图)

2008中拍国际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6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登场。较之以往,此次拍卖会将以更为丰富的专场来为藏家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延续中拍国际以往拍卖会的风格特色,将会推出更为精美的瓷器、玉器、书画、钱币铜镜、佛像等艺术精品。其中以宋代汝窑的传世汝窑瓷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代精美艺术拍品将首次亮相于本次2008中拍国际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汝窑青瓷传世珍品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青瓷以釉质取胜,不求人工附加装饰,追求清淡含蓄之美。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成了千古难觅的稀世珍品,自古流传“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目前世界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汝窑瓷器,数量不过百余件,而这些藏品基本上不可能上市交易,故真正的汝瓷真品是极难遇到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8中拍国际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6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登场。较之以往,此次拍卖会将以更为丰富的专场来为藏家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延续中拍国际以往拍卖会的风格特色,将会推出更为精美的瓷器、玉器、书画、钱币铜镜、佛像等艺术精品。其中以宋代汝窑的传世汝窑瓷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代精美艺术拍品将首次亮相于本次2008中拍国际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汝窑青瓷传世珍品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青瓷以釉质取胜,不求人工附加装饰,追求清淡含蓄之美。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成了千古难觅的稀世珍品,自古流传“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目前世界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汝窑瓷器,数量不过百余件,而这些藏品基本上不可能上市交易,故真正的汝瓷真品是极难遇到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淳化金币 大部入藏国家博物馆

“淳化元宝”,宋太宗改元为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五月时所铸,是最早的“御书钱”,钱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均为宋太宗所书。此钱金质,面文“淳化元宝”行书旋读,背面穿孔上方刻数字“四”,穿孔两侧铸两尊佛像,右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观音菩萨,左为双手合十微向右转侧立在莲花瓣基座上的善财童子,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为一幅童子拜观音的画面。两尊佛像均有莲花宝座和祥云依托。莲花是佛教的象征,说明这种金币与当时的佛事活动有一定的关联,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之后,唐代时发展到了兴盛阶段。但是,由于五代时期地方割据,致使佛教受到了摧残。到了宋代初年,宋政权对佛教进行了适当的保护,停止对寺院的废毁,并派人去印度求法,使佛教得到了恢复。此佛像金钱,正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巡幸五台山烧香敬佛为五台山寺庙专门铸造的金质供养钱,充分显示出宋政权对佛教的重视。1988年春五台山佛教圣地中台顶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曾挖掘出上千枚“淳化元宝”背佛像金币,金币出土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到了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可以换一辆豪华轿车,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后来,河北省阜平县公安局破获了这起特大倒卖古金币案件,收缴宋代“淳化元宝”金币1343枚。为此,国家文物管理部门举行了颁奖大会,对有功人员进行了表彰。由于大部分金钱当时即入藏国家博物馆,真品极少流出,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青白玉胡人护宝摆件 惟妙惟肖

唐代青白玉胡人护宝摆件,青白玉质,沉蕴凝古,温雅柔润,所雕胡人高鼻阔嘴,须髯浓密,扎阿拉伯头巾,眉毛上扬卷曲,身着大披风,迎风而坐,披风张扬,系带飞于头右侧,裤袖皆细瘦。双手紧护包裹,双眼圆瞪,作警觉状,将商旅之中持宝小憩的阿拉伯商人形象及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唐代艺术作品中常见胡人形象,但多为伎乐状和献宝状,尚未见刻画描写旅途中的胡人商贩形象的作品。此器系写意及写实双工,将旅途中的持宝胡人在中途休息时的形象十分准确的呈现于前。作者对胡人生活习惯、衣着及心理把握描写的十分透彻,作品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胡人的了解及造型功底之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辽代铜鎏金观音像 錾花精细,极具装饰性

辽代铜鎏金莲花座观音像,此像头戴花冠,冠中有化佛,束发垂于双肩,面相沉静,双目俯视,双耳垂肩右耳珰,胸饰璎珞,装饰华丽,神情恬静安详,洋溢着若发自内心的坦然与喜悦,展现出一种大彻大悟,超然解脱的美妙境界。身着宽袖大衣,衣纹繁缛而不零乱,尽显华贵之气,錾花精细,极具装饰性。左手胸前施禅定印,右手膝上结施与印。右足垂下,左足跏趺于双层莲座之上。此尊造像进鎏金厚重,身体丰满,宽肩圆腰,具有辽代造像的显著特点和风格。

辽代佛教在当时统治阶层与百姓的热诚支持、信仰之下,盛行于辽国全境,当时僧者享有崇高社会地位。且获得皇帝、宗室、贵族施舍,供资,这使得辽代寺院都拥有庞大的财产,具有确厚的经济力量。据史料记载可以看出,辽与高丽的战争前后数十年,双方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天庆三年,辽与高丽之间再无战争,两国之间的友好创造了比较好的社会环境,无论人文、经济还是文化、宗教都得以互通发展,此尊观音造像所落“天庆三年圣住山圣住寺藏”字样(圣住山位于韩国忠清南道保宁郡。为朝 鲜佛教禅门九山中圣住山派之根本道场。)充分见证了当时两国之间关系融洽、经济繁荣的盛况。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