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书画拍卖市场活力焕发
2015-11-27 11:41:46 来源:重庆晨报 已浏览次
近期陆续上演的重庆秋季艺术品拍卖中,除老牌的淳辉阁、嘉华等拍卖公司外,一批新晋成立的拍卖企业涌入市场。在这些企业背后, 则是来自地产、金融、餐饮、食品等行业的资金,以及带来的新客户。市场估计,重庆今年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有望同比增长50%以上,突破6000万元。本周,我们采访了鼎天、华生园等几家新成立的拍卖企业。
我们在大礼堂三峡古玩城见到重庆鼎天拍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鸿一时,他正在和同事整理11月8日结束的秋季拍卖会成交数据。
王鸿一和他的鼎天拍卖在重庆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今年是他第一次运作艺术品拍卖,其中春季拍卖会实际成交额为900万元,秋拍成交额600万元。王鸿一说,尽管总量还不大,但这个成交额估计能够占到重庆今年艺术品拍卖20%的市场份额。
重庆艺术品拍卖新起点
记者:重庆秋拍陆续开始了,我们发现一些拍卖企业是新面孔,这是什么原因?
王鸿一:除了我们鼎天,就我所知的,新进入的企业还有华艺阁、深蓝等多家公司,甚至以糕点闻名的华生园也进入拍卖行业了。
新进入的企业,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新鲜血液。比如新进入的资金就来自金融、地产、广告、文化,甚至餐饮、食品等。这一批新拍卖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管理运营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对未来市场看得比较远。所以我们认为今年是重庆整个拍卖行业的一个新起点。
记者:新起点?重庆艺术品拍卖做了超过20年了吧。
王鸿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上广,以及天津,重庆目前在国内尚缺乏影响力,属于起步阶段。
重庆的书画艺术严格来讲是从抗战美术开始的,抗战结束后,全国书画大家先后离开战时陪都,名家名作源头不在本区域市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从重庆收藏市场流失。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重庆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差不多只有4000万元,而中国嘉德2015秋拍仅一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价格就达到1.84亿元。
重庆书画市场上升空间很大
记者:这么多年来,重庆的画家、书法家都比较沉默,拍卖公司也没挣到大钱。你们认为这个时候是进入的好机会?
王鸿一:文化产业肯定属于中国的朝阳产业,我们对这个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认为的确机会很大。
第一,重庆的书画艺术品拍卖2014年估计4000万元,2015年能达到6000万元,但这远远不符合一个直辖市应有的市场规模;
第二,重庆有一批优秀的画家,在全国美展屡获大奖,其学术和艺术地位已经确立,但市场价格还处于洼地;
第三,重庆过去有一些老牌拍卖公司,新进入的公司会有一些创新。
我和合伙人龙勤国去年专门去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拍卖公司进行了观摩,到国内的保利、嘉德、匡时等知名公司参加拍卖会。除了在全国拍卖会上竞拍一批 藏品,我们还在重庆收购了一批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和一般拍卖公司不一样,我们俩都是资历比较深的藏家,我们认为这批藏品不止目前的市价。
记者:从去年开始,方方面面的信息显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现在还有很多资金购买艺术品吗?
王鸿一:目前经济大环境的确不好,画家的作品价位差不多普遍降了10%。但即便如此,我们估计今年重庆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会突破6000万,比去年增长50%。
记者:今年鼎天一共成交1500万的作品,公司收取卖家和买家20%的佣金,差不多就是300万的毛利,对于这个利润,你怎么看?
王鸿一:现在的毛利差不多能维持公司的运营费用而且有利润。毕竟是刚开始,我们也在努力考虑挣钱的问题。
观点
传统市场正在被稀释
文古堂是重庆去年成立的一家拍卖公司,合伙人石卫东是四川乐山人,但在重庆经营笔墨纸砚已长达20年。20年来,他收藏了上千幅书画作品。
石卫东告诉我们,近期重庆新出现的一批艺术品拍卖公司,其操盘手其实此前已和艺术市场有些交道,除了自己做文房四宝,有的老板此前是做装裱,有的是 做策展,当大家的藏品和人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加上资金的推动,一批艺术品拍卖公司自然应运而生。石卫东认为,这些新公司与老牌艺术品拍卖企业相比,在书 画交易中并无劣势。
对于重庆拍卖市场的走势,石卫东认为尽管今年画家作品价位有所下降,市场热情却仍然高涨。与此同时,不断增多的新入场企业,一方面带来了新的客源,同时稀释了原来的市场,重庆艺术品拍卖市场面临新的市场格局。
现象
华生园进军艺术品拍卖
若非王鸿一提供的新闻线索,我们很难想象在重庆做了几十年糕点的华生园将正式进军艺术品拍卖行业。
本周一,《渝商》周刊从华生园食品公司董事长刘崇华处证实,华生园参与的首次艺术品拍卖展将于11月29日举行。
刘崇华告诉我们,之所以参与书画拍卖会,主要是因为文化产业是政府积极引导的朝阳产业。但另一方面,艺术品拍卖行在重庆还缺乏肥沃的市 场环境,尽管自己也邀请了一些企业家朋友前来参拍,但市场兴旺的重点还在于吸引更多的普通市民参与其中。因此在此次拍卖的艺术品中,有一批拍卖品是由画家 提供的无底价作品。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