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马到成功 北京万隆郎世宁松下双骏图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郎世宁的绘画可谓中西合璧,实际上主要的画法还是西方的,只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利用上进行了调整。欧洲的肖像画,比如荷兰的伦勃朗,经常将人物置于侧光环境中,人脸就会半明半暗,但这在当时,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认为是“阴阳脸”,被画脏了脸。郎世宁就借鉴中国人像写真,让人脸尽量接受正面光,避免侧面光,同时在人物的鼻翼两侧、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这样五官就更清晰、立体。同时郎世宁还把这些画法运用到动物走兽身上,使得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本幅郎世宁松下双骏图郎世宁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一匹白马为侧身正面,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后腿半下蹲,另一匹马作者由前到后描写,在动物的画法上由前向后的描写比较难,但是郎世宁用西画的方法,准确的把一匹黑马刻画的栩栩如生。两骏在松下嬉戏,,双骏身后的松树按照郎世宁绘画的习惯,是有中国宫廷画师代笔所为,在构图上相得益彰,同时本幅署款为“臣郎世宁恭绘”也为清宫书法高手所为。

2008年4月24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明清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对本件进行鉴定,单国强认为本幅为郎世宁真迹无疑,从动物的画法,以及松树的皴法来看,与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真迹完全吻合,同时,单国强认为本幅从装裱上以及作品的材质上均为清宫材料,其鉴定结论认为本幅应为郎世宁绢本册页其中一页,郎世宁的作品流失在民间的很少,本幅作品为郎世宁绘画之精品,且保存完好,配以精美的老红木框,显得异常的典雅大方。如您挂之于吉宅,必能使蓬荜生辉,大放光芒。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