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首拍荣宝斋老经理王大山藏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傅抱石 后赤壁 123.5cm×48cm 纸本立轴

王大山先生一生与众多近现代书画大家及藏家私交甚笃。他与许多艺术家亦书亦友。此次“王大山收藏专场”所有的拍品即是大山先生以文会友的见证,所藏皆为各位重量级艺术家作品中的倾心随意之作,亦是王老先生艺术研究的标本性作品。王先生对所藏作品无比珍视,多年来从未有一件精品流入市场。此次王大山先生家人基于对本公司经营理念的认同、专业的信任,遂将此珍藏委托本公司拍卖。

《富贵双吉》——程十髪在国画上的艺术高峰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一方面,六十余岁往往是书画家的黄金年龄,另一方面,这时候的政治空气不再那么压抑,画起来就放得开。此图作于1977年,正直粉碎四人帮之后,画家思想空前解放。所作此图,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双鸡与“双吉”同音双关,寓意富贵双吉。

王大山在荣宝斋主持书画业务多年,与诸多画家建立了深厚友谊,与程十髪的交往尤为密切,程十髪是荣宝斋的常客,而大山先生与程十髪在艺术的理解上相当投缘。此画为程十髪来京时特别送给王大山先生的。程十髪自我评价此画为得心应手之作。

《荷缘》——黄永玉与荷花结缘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傲然展蕊的荷花显得分外高洁清逸,不仅超凡脱俗、临风亭立的仙骨神韵给他以绝妙的美感享受,出淤泥而不染、酌清莲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更成为他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此后,荷花成为黄永玉作品中最为重要的题材。

此《荷缘》于1975年为大山先生所作,正是文革大批判的悲惨年岁。逆境中画家仍然乐观向上,创作不息。上款提到“大山有佳纸数张,携来南沙沟,甚乐,作乱荷池塘,乱成一团,以酬雅意。”可见在那个艰苦年岁,大山先生对画家也是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

《后赤壁》——赤壁乃成中国文学里的经典意象和画家入画的题材,这也是傅抱石先生最喜欢采纳入画的历史题材之一。傅抱石居陪都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时,《前后赤壁赋》反复出现于其笔下。他曾说:“余入川以来应人之请写赤壁甚多。”

一九五九年,傅抱石为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在北京盘桓数日。创作闲暇之余,大都在琉璃场度过,与王大山等荣宝斋朋友亲饮与交往,极大地丰富了傅抱石的创作热情与艺术灵感。此件即为当代傅抱石的倾心之笔。潇洒之处犹见严谨,严谨之中又充满逸气。据王大山当年所言,抱石先生画此作时,落笔如风,收拾得极为精到,令观者无不拍案称绝。

此帧《后赤壁》作于己亥(1959年)八月。这一年对于他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他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6月6日,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来到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完成了《韶山组画》和《韶山全景》,后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这批作品的出版,为当时许多画家开启了一个挖掘新题材的思路,引发了后来众多山水画家表现韶山的热情,从而也为现代美术史增添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论题。7月,赴北京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至9月下旬完成,为他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后赤壁》和《江山如此多娇》创作于同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雄健而不粗壮,潇洒而不纤细,他的画作已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陈传席语)

一草一木皆入画

一山一水都是情

几十年了,这千百张艺术与友谊的见证之作,尘封在王家的五斗柜中,从未装裱过。走进王老的故居时,仿佛听见大山先生与诸位大师的谈笑风生,仿佛看见大山先生对酒当歌的豪情以及对艺术的无限深情!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