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芙奥2008春季拍卖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严培明 红色毛泽东

网络时代拉近时空的距离,现代人对于疆界概念已有解放。今日的艺术市场因经济的趋势,也有跨国界的整合情形。去年秋天罗芙奥首度增辟“韩国当代艺术”单元,件件拍品皆以出色的行情拍出,反应不俗。2008年6月1日即将在台北富邦人寿大楼举行的春季拍卖会,更扩及新崛起的日本当代艺术,推出“日韩当代艺术”新单元,为原有的“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增色不少。未来罗芙奥仍会逐步扩大当代艺术的面向。此次拍品共有189件,预估总金额约一亿三千万港元(约五亿台币)。

日韩艺术为拍卖亮点之一

此次日韩当代艺术家单元共推出10位共14组拍品,日本画家有草间弥生、松浦浩之、樱井理惠子、鸟井林太朗、山口蓝;韩国画家有金昌烈、朴栖甫、李容德、崔素荣、权奇秀等。日本当代艺术家方面,将介绍东洋特有的文化美学,现代浮世绘、普普艺术、动漫艺术次文化在日本成为显学,跨领域结合娱乐、时尚、视觉艺术。1929年出生的日本前卫艺术家先驱草间弥生,用绘画、雕塑、行动艺术等手法,带有超现实主义特质。作品《燕之巢》以草间弥生典型圆点样式布满整个巢穴,隐约重申艺术家挥之不去的迷幻感,柔美的构图隐藏潜意识中不安定成份。

平面设计师出身的松浦浩之,1999年开始创作动漫特质的“角色”图样,揭示现实与虚构世界的困惑。笔下的《奥菲莉亚》、《小护士》,明朗的用色,悬浮的姿态,彷佛电影停格,充满想象。曾与植村秀化妆品公司合作的山口蓝,属新派浮世绘女性艺术家,画作纤细缤纷,重现江户时代的复古审美,将普普风格注入日本传统绘画元素,为日系后现代流派“扁平艺术”的新秀。作品《忧忧》在和服及卡通形象的女孩面貌,巧妙串连起日本传统经典及当代流行文化。樱井理惠子游走于工艺与美术之间,主题以女孩和动物为多,带有童稚奇幻的特质。《鸟与女孩》作品以明丽色彩捕捉女孩绵密的心思。另类神话风格的艺术家鸟井林太朗,擅长铺陈戏剧性的主题,简洁的元素,直探生命的本质,《降诞》、《飞瀑》两幅作品散发不凡的艺术能量。

近年来韩国在艺术上的抢眼表现几近猛烈。早在1970年代,韩国前辈艺术家们早已为此波“当代”铺路,成功衔接西方艺术转变,然于其创作核心与韩国固有文化有密切关连。从个人或集体生命经验、历史文明找寻灵感泉源,加以学院的深厚磨练,使韩国艺术从未失去工艺技艺;极简大师朴栖甫的《描法 No. 040929》,延续80年代开启“描法”系列,在韩国传统桑纸上,以铅笔反复压画出绵延的线形凹纹,带有宗教情怀与疗愈的理想。旅居法国的金昌烈,在韩国本土受到高度肯定,在欧美是最具影响力的韩国艺术家之一。画布上布满汉字,精确的字型传递对传统思潮的臣服,露珠似的水滴将自然因素注入,牵引出东方的哲理形象。作品《回归》诚如标题所指,怀抱着虚心回到一切哲理的源头及初衷。

崔素荣是南韩当代艺术勇于尝试媒材的最佳范例之一。她并非出于标新立异,而是由衷的情怀抒发,选择以丹宁牛仔布料代替画笔,源自于其孩提时代的视觉及触觉记忆。旧牛仔裤是亲情及归属感的导体,一如同熟悉的风景;旧牛仔布料上的褪色痕迹,也体现沧海桑田的社会状态。2005年作品《迦耶》即为在这样的心境下创造出的,并且是富有“雕塑”质地的画作。李容德虚体雕塑系列作品,选择的题材不外乎男孩、女孩,简单的姿态抑或平凡的动作,呈现雕塑最初期的实质,简洁的美感,运用雕塑的凹凸虚实,和观者一起重新探讨艺术的目的和企图。韩国新锐艺术家权奇秀,受美式动画造型影响,创造“当咕尼”自画像角色,幽默的愉悦感为现代韩国社会转换心情。作品《红森林》及《黑森林中的房子-2》具动漫风格,透过简单的图示,表达深刻的古典意蕴。墨黑的背景,灵感来自东亚传统书画艺术,圆形造型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四君子,传递一种宁静冥想的状态。

经典大师价格稳定 收藏家宜进场接手

本次拍卖20世纪大师经典作品非常精彩,首先介绍一幅赵无极1960年代代表大作《1.12.68》(13.2.77),该作品曾入选1970年比利时夏乐华美术皇宫回顾展。赵无极的父亲文革期间遭受迫害,逝世于1968年。或许是因失去至亲的悲愤,及妻子重病的双重折磨,在《1.12.68》(13.2.77)画作里隐藏波涛汹涌般的情绪。大片殷红天地,暗赭色的笔触在画面一方翻腾纠结,空间里渗透出金与白的温和光辉,颤动中形成对比的平衡,产生宏大的气势与张力。尽管有时面对精神的苦闷,内心的恐惧与纠葛。赵无极的作品大抵是洋溢和谐、自由与向上升扬的精神。该作品采用中国山水直幅构图,而非西方常见的横幅风景形式。直幅构图带有高远、深远的境界,属于中国的自然观与空间观念。然而,长住巴黎的赵无极亦多所接触西方美学思惟,巧妙地把西方光线感融入创作。作品中表现出的庄严光辉耀性,及其奇幻神秘的华丽色彩空间,对照多位中外艺术评论家所评述的风格特点,无疑是1960年代赵无极绘画的经典作品之一。《1.12.68》(13.2.77)为本次拍卖估值最高,预估金额为台币7200万至9500万元。

抽象大师朱德群有四幅油画入拍,特别值得一题的有1988年创作的《诗意之冬》,描绘华丽奔逸的雪景,诚属艺术家上乘之作。作品有唯美的意境,如同一首即兴乐章。画家将冬赏寒林景致描写得细腻,行草般错落的线条,占据画面中央,如夜幕倏地垂落。蓦然间霜雪飞撒,如串串珍珠抖落,灰暗的帘幕里彷佛降下熠熠星光,映出大地雪白颜色。幽幽的淡黄色,为寒色雪景增添些许温情。另一幅1987年的油画《涌现》,表现光的变化与利落恢弘的自然气势。千禧年创作的《火红的暮色》有如宝石般瑰丽的色彩变化,暗喻画家仍有充沛的创造力。另有一幅1976年的早期作品《15.10.1976》以墨绿调快意笔势布局,展示画家沈潜稳重的特质。

今年的春拍中20世纪经典大师依旧占有相当篇幅,有重要图录出版的林风眠的仕女、山水三幅经典名画。《仕女赏花图》为林风眠的上海时期作品,原收藏者是席素华女士,林风眠义女冯叶的母亲。冯家于1956年结识林风眠,席素华因雅好艺术曾拜林风眠门下。此幅1960年代创作的《仕女赏花图》,带有一种“简素中的迷人色感与现代感”。其风格养成主要根源于中国陶瓷艺术,受宋代艺术纯净高雅的审美格调所感。《仕女赏花图》画中仕女含蓄端坐,捻花微笑,彷若东方美神之化身。在色彩方面,水墨、水粉和水彩的结合,复合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林风眠的仕女画在近代中国艺术家中风格独树一帜。另有《层层山景》与《山雨欲来图》皆是风景画中难得的佳作。

此次还推出中国第一代画家如广东出生的关良、余本等画家早期的油画;此外朱沅芷的纽约时期风景画,被印制成版画的吴冠中彩墨原作《野果》,亦在拍品之列;而发掘早期华裔艺术家有功的美国艺评家——麦可&S226;布朗(Michael D. Brown),两幅陈荫罴的人物油画旧藏稀有登场,罕见的林寿宇早期极简抽象油画、刘国松的西藏组曲系列彩墨、萧勤油画等都是此次拍卖的焦点。

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重头戏 严培明红色毛泽东像稀有登场

华人当代艺术无疑是“罗芙奥2008春季拍卖会”的重头戏之一,艺术家名单阵容十分坚强。继去年秋拍国际当代大师严培明油画在市场拍出天价之后,再次引荐《中国的朱砂》系列巨大毛泽东画像。严培明曾历经文革后的时代变迁冲击,将自身文化根源与探索投射于伟人图志里。《中国的朱砂》系列都采巨幅,多为脸部特写肖像,《毛泽东&S226;中国的朱砂5》少见以半身毛像,挪借的文本是一张1956年拍摄的知名历史照片—毛泽东勇渡长江后的挥手身影,宣扬伟人坚强的体魄与意志。然而在画家的笔下,毛泽东的经典形象显得模糊遥远,和一位寻常老百姓无异,伟大舵手的光环褪去,历史的荣光随时代更迭已展现不同的面貌。《毛泽东&S226;中国的朱砂5》作品不仅曾在2001年柏林麦克斯&S226;海兹勒画廊的严培明个展中展出,还曾在法国电影导演好友米歇&S226;昆若尔(Michel Quinejure)2002年所拍摄的严培明纪录片—《明&S226;大佬艺术家》现身,成为重点作品为影片宣传,影评甚至形容严培明如神秘的毕加索。

优雅极简三幅王怀庆画作

近年王怀庆偏爱添加拼贴素材,丰富二度空间表现。2003年画作《琴桌》曾参加去年底上海美术馆回顾展。画中琴桌兀自地漂浮,少了弦琴作伴,也无主人的弹奏,它彷佛失去了附着,失去了归属,形成某种的断裂关系。而艺术家所欲揭露的是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断裂,如同今日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变迁。王怀庆将琴桌形象概括成平面化的图案,令人联想起传统京戏中的舞台布景。画家精心追求景物的平面化与装饰性,黑白两色的对比鲜明,强调空间的二维性,使得优雅的琴桌在极度平面化的布局中,烘托地更加突出,而产生极佳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的舞台艺术或是民间剪纸艺术里,平面化都是一种经典的表现形式。藉此向民族艺术的审美价值致敬,表现新时代的传承精神。

除了中国建筑的严谨秩序吸引王怀庆的目光,90年代后明式家具成为其创作的主体,无过分装饰的传统桌、椅以及日常用具。传递常民文化的智慧,拆解后的几何元素对应着西方抽象巨作。1999年完成的《古玉系列(一)》及《古玉系列(二)》两幅画作,透过精炼手法,凝视古玉拆解后的结构之美,古玉之吉光片羽,宛若片片镶嵌在历史的遗迹中,此二件作品奇特之处,在于鲜明的用色,在一向以黑、白、金为主色调的绘画生涯中,艺术家表现出他其实可以驾驭更多色泽,只要当他为色彩找到情感的归宿。

毛泽东肖像与文革主题

除了严培明的作品之外,此次拍卖有多件拍品与毛泽东肖像或文革主题相关,如曾梵志2002年的《我们系列:毛泽东》、薛松的《毛泽东》、尹朝阳2005年《深蓝》,任戎的《八角帽》、崔玮的2006年《超级巨星—毛主席》、任思鸿2006年的《毛泽东冲浪》、罗发辉的2006年《花》、吴少湘的2007年铜雕《我爱M》,都是以毛主席肖像为基础,各以不同的风格创作。与文革主题相关的题材,则有尹朝阳的《收租院》、王广义《V》、祁志龙《女兵》及部份雕塑作品。

尹朝阳近期审视文革前后的历史,《收租院》是其中精彩的代表。借用极富感染力的“收租院”经典群像,透过多组漩涡状的绘画处理,再现记忆里的红色时期样板。尹朝阳的另一幅作品,以简单构图的毛泽东肖像《深蓝》,藉冷色调烘托人物形象,呈现鲜明风格的恢宏叙事与思考。冷静和热烈的暗示呼应着时间和时代的对话。曾梵志的2002年《我们系列:毛泽东》少见的以圆圈笔法描绘,是面具系列与肖像系列之间的重要转折作品。个人面具消失,形象抽象化,牵引出其后的肖像与乱草系列。而这些以线条、运笔的绘画方式,呼应了中国传统书艺“用笔”的特点。显示了艺术家力求在绘画中创作发掘创新的力量及可能。

祁志龙一系列描绘女性军装的中国女孩形象,成为其标志鲜明的风格。美丽而理想的女孩容貌,包裹在红卫兵的军装装束中,刻意以消费时代丽人的形象,来终结政治符号形象。2006创作的《女兵》的主角面容姣好、有现代感,但其文革女兵的装束呈现时空的冲突感。叶永青创作的《冬天的九个鸟笼之一》作品,曾入选1996年上海双年展。当时展出时被装置成九个长圆筒,如鸟笼般地悬挂着,现已分散为九幅同系列平面作品。类拟文革大字报形式,画面中反复出现的鸟、鸟笼、卡通化的人物剪影涂鸦,被支解的形象符号,反映出现代文明下精神孤独的象征。看似写意的细琐生活图像,类似今日部落格的心情笔记。

精彩的中国当代艺术不胜枚举: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V》,整幅作品以红黑色为基调,甚为稀有,表现艺术家对今日消费社会的反思,富时代意义;此外卢昊的《消失的家园系列之十六》,以中国传统“建筑”作为母题的代表作品系列,油画材质与国画构图并列,探讨城市建筑迅速崛起与传统家园分崩离析的现象。宋永红的《游戏到脚尖》,呈现超现实视角,具有引人入胜的悬疑情节。张小涛的《溃烂的山水:云烟》、苏新平的早期作品《欲之海No. 32》与《宴会系列》,周春芽的《绿狗》、《山石图》、《瓶花》,许江的《秋韵》,黄钢的《我的箱子》及《金色的冰湖》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张林海的《天堂系列No. 26》与《云之十八》呼应画家儿时的家乡回忆,以及对现代都会生活迷惘的反省。在中国新卡漫风格艺术,熊宇的《三个翅膀的肖像》,陈可的《妈妈》,高瑀的《哈啰熊猫GG》,韩娅娟的《我相信我可以飞》,及屠宏涛的《梦幻剧场》都是杰出的代表。

当代雕塑呈现多元风貌

当代雕塑因为题材与媒材的解放,今日已多面向的风格。不论是台湾,抑或是海外华人,中国大陆的雕塑家,新的创作概念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杨英风的《水袖》铜雕、《凤凰来仪》不锈钢雕塑,朱铭的经典《太极系列》铜雕,处处展现充满东方抽象哲思。李真兼具幽默感与纯朴特质的《黄金雨》、《清凉山》两件铜雕代表作,亦传达豁达、理想的人文价值。星星画会成员之一的王克平,以自然写意的形态创作木刻雕塑,造型朴拙的人物雕刻《图腾》一作,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美学的影响。

年轻雕塑家焦兴涛近来也受瞩目,鲜橙的巨型爱马仕纸袋《橙》、揉成纸团似的《紫色》口香糖包装纸雕塑,“废物”是人类无止境地追求物欲满足感的结果。瞿广慈的《鸡犬升天》,讽刺革命的浪漫化,穿着军装,长相憨愚的人物,举措荒诞。旅居奥地利的女性雕塑家蒋朔,以红卫兵造型创作的《旗子之六》、《可乐男孩》铜雕,有诙谐挖苦之意,今日政治崇拜对象转为可口可乐,或是其他消费文化。蒋朔的夫婿吴少湘在欧洲及亚洲亦拥有高知名度,作品广为公共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他以奥地利先令币焊接创作的《荷花女4》,造型特殊有趣;《我爱M》则以普普艺术手法,探讨现代新偶像崇拜的消费文化。亦专长于影像创作的黄岩,《维纳斯》陶瓷雕塑采用中西文化合体的造型,颇有艳俗艺术的趣味。台湾艺术家杨茂林的《护国天王》铜雕,将次文化虚拟动漫人物,化为新的圣像,渡化岛上的现代人类,表现突出。

展现当代美术史观 台湾当代画家市场新宠

“台湾当代艺术”成为去年秋季热门话题,此次罗芙奥的名单阵容依旧坚强,多位中生代艺术家可反映80年代至90年代部份台湾美术史的面向。1980年代在乡土文化兴起后,开展出超现实主义写实画风;1987年解严后至1990年代,更多艺术家重视身分主体性的探索,带有社会批判意味。尤其多位青壮辈画家们的早期作品精彩现身。例如黄楫两幅1980年代时期油画《独角兽》、《重帘之室II》,带有诗意的超现实风格,传达艺术家对美好理想的企盼;林文强的1983年作的三美神形象《祷》,象征主义的柔美画风殊为难得。

台北画派(今悍图社)多位成员亦有几幅早期代表作参拍。杨茂林1992年创作的《员山记事L9215》,为其“历史篇”系列,探索台湾历史主体意识与根源,富有时代意义;吴天章的1992年油画《泰雅之歌》,向土地原住民致意;陆先铭的1992年的《台北桥》(二联作),反映社会现象与环保诉求;郭振昌的1992年的《景之传奇IV》、1995年《混合雕相》,以独特粗黑线条与图像拼接响应当代社会思潮。邱亚才的三幅肖像画,具有东方儒雅而独特韵致;黄铭哲的1992年的《女人与自画像》(两件一组)、1996年创作的《群像系列—城市恋人》带有画家在90年代华丽缤纷都会生活风格。

悍图社成员的郭维国有两幅漂亮油画入拍:自画像《蟠桃园》和《红色布帘》。客居上海多年的郑在东,一组10幅彩墨作品《夜未央》夺人目光,师法晚明文人云游写生,画作成为体悟人生的记录。连建兴的《停矿之后》等四幅早期油画,揭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及环境的破坏。苏旺伸的《游戏系列》亦传达人性的自省及对人与环境的关注。

勇于挑战禁忌的侯俊明,是台湾艺术家中受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因北京《大国崛起》纪录片刺激,有感于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创作《崛之龙、翔之凤》系列作品。而更难得的,有一组完成于2004年一套30张的手绘作品《绘画静心》,相信是近期热络的台湾当代艺术市场中不可错过的标的。与朋友透过固定聚会、静坐,自由书写涂鸦挖掘自我。持续约半年的时间,完成这套创作。对侯俊明来说,不只是艺术治疗,更是从现实或臆想参杂的图像与文字,构组生命轨迹的行为艺术。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