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举槌在即,十大专场精心打造

匡时2008春拍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亚洲大酒店举办,共设十个专场。本次春拍精品展则将于4月26、27日设在国际饭店及5月8、9日设在京广中心。
本次书画部分分为四个专场,即历代法书专场、“金石为开”――近代金石派大师作品专场、古代书画专场和近现代书画专场。
历代法书专场将以一批宋元明清法帖和明代“吴门书风”专题为主。同时,汇聚明清两代代表书家的作品,这个专场,上下跨度八百多年,将是对明清书法艺术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陈佩秋先生释出与谢稚柳先生花费几十年精力搜集的一批宋元明清书札,其中,宋代文学家、古代名著《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元代大书家柯九思、杨维桢、元代文学家、戏曲家张养浩、明代著名文人宋濂、王守仁等人的书札或诗稿,因传世之稀少,必将引起收藏家的关注。
明代中期,吴门书画成为书画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吴门书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在“吴门书风”专题中,既有吴门文化的奠基人吴宽、王鏊、李应祯、蔡羽的稀世墨宝,又有吴门书风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王宠的鸿篇巨制,洋洋大观,彰显了吴门文化的独有魅力。唐寅《自书诗卷》为此专题最大亮点,此卷文革期间曾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久庵、杨仁恺等五位专家一致认可,并选定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故宫博物院藏品部分。同时,这个专场中,几乎涵括了明清两代代表书家的精品力作,陈老莲、董其昌、黄道周、王铎、傅山、张瑞图、姚鼐、刘墉、王文治、伊秉绶、何绍基这些书法史上的重镇,在这个专场中也会一一展现。
“金石为开”专场,推出了近代书画史上五位金石派书画大师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的精品力作,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在市场上露面。其中,一批日本近代著名书画家收藏的民国海派画坛领袖吴昌硕的精品或许会对前期表现低迷的海派书画市场注入活力。
齐白石作品中,为抗日名将阙汉骞所作《英雄独立》、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烛尘所作四尺整张《葡萄松鼠》都是难得一见的白石精品,而为陆质雅所刻 “山水、荷花四面印”和“五螺轩”两件篆刻作品,可以称为齐白石存世作品中精绝之作。另外,潘天寿的山水、花鸟,黄宾虹的山水也是拍场上收藏家所珍视和追逐的拍品。
古代书画专场中,谢稚柳所藏董其昌晚年亲笔《一梧轩图》和髡残《行脚风雨图》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王原祁仿古山水八开册是其晚年所为,笔墨精湛,充分展现其“金刚杵”的深厚功力。陈淳《折枝花卉卷》历代著录翔实、流传有绪,而文征明嫡传女画家汝文淑十八开山水、花卉扇册自明末就被藏家所珍视,启功先生更是以“十八明珠落玉台”之句赞之。
清宫旧藏陈老莲《清供图》敷色工丽而不落俗尘,蓝瑛的鸿篇巨制《桃源仙境图》无论山石的点染、树木的勾勒,还是景中人物的刻画都代表了这位浙派殿军的最高水平。另外,陈淳水墨花卉与草书合璧卷、古代书画图目出版的龚贤山水、王原祁仿大痴山水、王石谷《杏花春雨图》、《仿唐伯虎竹溪高逸图》都使这个专场熠熠生辉。
这次春拍,匡时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了近现代书画的数量,比之去年秋拍,削减了近三百件拍品。但是,数量的减少丝毫不会降低近现代专场对买家的吸引力,拍品中,一批日本藏家藏董寿平、白雪石、范曾等中国现代绘画和于非厂家属委托拍卖的于非厂重彩工笔精品将会引人关注。傅抱石《大连老虎滩》、《湘夫人》、《石涛上人像》都是抱石先生的上佳之作,特别是1963年为原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所作《石涛上人像》出版著录于各类傅抱石研究著作,是一件傅抱石的传世名作。蒋兆和在“文革”期间所作巨幅毛泽东像,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一丝不苟地描绘了毛泽东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形象。溥儒先生绝佳作品《百猿图》在近五尺横幅中勾绘百只猿猴在松林里嬉闹、捕食的景象,全图寓动于静,画家笔下百猿生动活泼、神态各异,表现了这位民国画坛“南宗首座”高潮的笔墨功夫和恬适的文人心境。
总而言之,匡时春拍的书画,不以数量取胜,而是在挖掘艺术品拍卖的趣味性和提升拍卖的学术性上下足了功夫,当会得到藏家和市场的认可。
此次春拍,匡时还新辟清代宫廷艺术品场,专场拍品总数仅二十件,总估价约5000万。清代宫廷艺术品专场将由著录于《石渠宝笈》的清代宫廷绘画、清代官窑瓷器、清代宫廷玉器、漆器、丝织品和其他宫廷艺术品组成。
清中期翡翠观音采用圆雕技法,造型端庄,比例均匀,手脚写实细腻,衣纹起伏流走自然显质感。整个造像简洁明快,面相清秀,体态文静,层次分明,刀法线条含蓄刚劲,雕琢精湛,翠绿丰富,纹理全面,用料质佳,是较少见的上等翡翠中难得的宝石雕件缂丝乾隆《御制西湖景诗》册在本色地上,用蓝色丝线将乾隆御制诗29首全部缂织而成,包括蓝色的边饰也是与诗文一体织成。诗册字体工整,色调高雅,缂织紧致,篇幅巨大,有着很高的缂织技艺水平。
本专场主题在于清宫制造,所选拍品或出自皇家御笔,或出自宫廷巨匠,尽显皇家尊贵,不可多得。
本届瓷玉工艺品,仍分为瓷杂、玉器两专场。古代瓷器工艺品专场甄选明清御窑精品数十件,于青花、粉彩、斗彩、单色釉等品种均有涉及,从不同角度揭示盛世御窑的辉煌成就。
本场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罐”将又成为一大亮点,此种罐式甚罕,与之可成配对者唯见中外少数博物馆之珍藏以及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曾拍出的一例。一件同样的青花罐(有盖)曾收录在1973年伦敦出版的《东方青花》一书中并为安大略皇家考古博物馆所收藏;另有一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出版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
匡时清三代御窑精品专项历来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备受广大藏家的追捧。雍正朝众多釉色品种当中以颜色釉瓷的烧造最为成功,在康熙朝已取得突出成就的基础上继续仿古创新,终使颜色釉瓷的生产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本场数件雍正朝单色釉瓷当中以一件“仿官釉双贯耳大瓶”最具代表性,被尊为年窑极品,此器不仅集中反映出清代颜色釉瓷丰富的美学内涵,更充分代表了雍朝御窑颜色釉瓷制作的最高水平。清雍正斗彩穿花龙纹梅瓶,器型挺拔,白釉粉嫩,诸彩争妍,所绘五爪游龙昂首扬躯,神采奕奕,矫缠瓶身穿游于牡丹花丛,初看似有繁密之感,细察则顿生疏朗清气。乾隆朝唐英榷陶御窑厂,世称唐窑,所出器皿皆为名品。唐英富具艺术才华,除了创作瓷器以外,于诗词、戏剧、书画均有造诣,只是为榷陶盛名所掩,不为人知。其中书法一项,唐英四体兼善,尤能以其书法入饰瓷器,文雅别致,洋溢书卷气息。本场一件行书诗文嵌瓷挂屏正是对唐英制瓷技术与书法功力完美结合的最好诠释,挂屏自上而下嵌入瓷质“常蓄五车书”五字,结体严谨,行笔遒劲洒脱,落款“唐英书”,后附红彩阴文“唐英之印”和红彩阳文“隽公”篆文章。就目前所知,唐英翰墨剔刻于瓷器上,除了此拍品外,唯见景德镇陶瓷馆藏“佑陶灵祠”青花瓷匾。另外,“清乾隆釉里红蝙蝠莲纹方胜形笔筒”、“青花缠枝莲纹鹿头尊”等皆精绝无比,亦见证了一代陶艺大师唐英榷陶的杰出艺术成就。
本届古代瓷器工艺品专场,精品荟萃,异彩纷呈,不仅凝聚着古代艺匠聪明与智慧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
玉器专场则沿续明清玉雕为主的路线,代表之作则是一批乾隆朝佳作。
清乾隆白玉觥以早期的青铜觥为蓝本,迎合乾隆帝中晚年所追求的“返璞归真”审美心态,大处着眼,在点、线、面的结合当中,处处彰显古雅朴拙的唯美气质。
清乾隆白玉碗用整块大料制作,光素无纹,玉质细密坚致,器表呈现玻璃光泽,弧度圆润优美,线条流畅飘逸,尽显道家“清静无为”理念。
清乾隆白玉桃形洗玉质白腻,器形硕大,整体作五只桃实,以枝梗叶脉相连,中间大桃剖作洗形。形象生动鲜明,五只寿桃取意“吾有寿”寓意吉祥。
自2006秋拍,匡时已成功举办了三场佛教艺术品拍卖会,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春“盛世慈光”佛教艺术品拍卖专场,推出以元明清金铜佛像为主体的佛教艺术精品128件。
明清宫廷造像一直是艺术品市场关注的热点,本专场推出的两尊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为明代永乐朝宫廷御用监“佛作”所造,是永乐皇帝的赏赐施供之物,造型优美,工艺考究,鎏金粲然,体现了永乐朝宫廷造像柔美而不失庄重,简略而不碍精致的艺术特色。
清代宫廷造像中的“六品佛楼”造像以法音如来佛像、不虚超越菩萨像为代表,采用烧古和泥金技法,莲座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楷书阳识,并镌刻佛名及部属品名。同时,还将推出九尊海外回流的“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刻款的铜鎏金无量寿佛,这些宫廷造像均铸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宫“造佛处”为乾隆帝六十大寿所造。
民间的藏传佛教造像则突出地域特征,本场佛像拍品中既有造型端庄的内地造像,也有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体系的造像佳作,还不乏体态优美的尼泊尔风格造像,均代表了古代金铜造像的工艺水平和艺术特色。
2008年匡时春拍当代艺术专场有三大看点令人瞩目:
其一、匡时当代艺术拍卖继续分为油画和雕塑摄影两个专场。过去三年,市场热点聚焦于当代艺术,不少公司将拍卖分为经典油画和当代艺术两个专场,这只是一个时期的销售策略,今年春拍大部分中国拍卖公司已经抛弃了这一做法。匡时自2007年秋拍起,按照媒材特性,将雕塑影像独立成篇,开设专场,得到了市场一致认可。雕塑摄影同属复数性艺术,都是新兴版块,增长迅速,值得格外关注。摄影版块中,张洹、邱志杰、马六明、洪磊、韩磊、崔岫闻、封岩、王宁德等人,大多是知名度较高而市场比较稀缺的早期代表作品。特别有意思的是此次征集到了民国摄影大师刘旭沧的人体摄影原作,创作于1930年代,是拍卖中出现的中国最早的人体摄影原作。
雕塑版块历来为匡时强项,本场拍卖汇集朱铭、向京、杨茂林、瞿广慈,隋建国,尹朝阳、黄钢、田世信、魏小明、王度等多位艺术家佳作。其中瞿广慈的《杀熊》是迄今拍卖中所出现瞿广慈最重要的作品,精湛的技艺和宏大的戏剧性冲突场面使得作品具有一种直击现实的力量。
第二大看点是本场拍卖的重头戏——王广义1992年《大批判&S226;万宝路》,这是王广义大批判系列中知名度最高,最重要的一件作品。1992年,这件作品参加90年代广州艺术双年展并获得最高奖——文献奖,此次展览日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本土价值系统建立的标志,《大批判&S226;万宝路》的意义不局限于王广义个人,它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名作,几乎每一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著作中都会提到这件作品,本场拍卖特地为这件作品编辑别册,王广义、黄专、吕澎各有专文精彩论述。
无独有偶,本场拍卖还将呈现一件参加92年广州双年展并获学术奖的名作——周春芽1992年《黑色的线条&S226;红色的人体》,这件作品开启了周春芽后来的山石系列,其价值不言而喻。王广义《大批判&S226;万宝路》和周春芽双璧辉映,均可望冲击艺术家同类作品成交记录。
本场拍卖的第三大看点是陈逸飞80年代两件音乐家系列作品,陈逸飞是拍场常青树,但坊间所见,多为归国后所作水乡及人物,留美期间所画音乐家系列,难得一见。本场上拍两件陈逸飞早期作品,均得自纽约资深华人藏家,一为吹竖笛女子全身像,一为弹吉他女子坐像,画面完美、耐人寻味。
2007秋拍中,陈丹青《西藏组画&S226;牧羊人》创下3584万的成交记录,本场拍卖的三件陈丹青作品,均为80年代佳作,其中陈丹青1983年《康巴汉子》是在西藏组画基础上的再创作,画面质朴真挚,语言纯熟完善。
除了上述三大看点,其他当代艺术作品也是精彩纷呈,年轻艺术家版块中,欧阳春有三件不同时期作品上拍,均为巨幅力作。尹朝阳2005年《天安门》是他这一时期同类题材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其他主打版块还包括陈可、李继开、郭伟、叶永青、毛焰、曾梵志、罗中立等艺术家,各有多幅作品上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