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4春拍:当代水墨定位的三角习题

华尔街金融风暴后,中国当代艺术巿场趋于冷静,大家也开始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在激情过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属于中华民族文化血缘的人文哲思,于是开始被较为广泛的重视,而“水墨”这个与中国艺术文明发展不可切割的媒材,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议题。


  泓盛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当代艺术/油画雕塑


  预展:2014年6月24-25日


  拍卖:2014年6月26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4楼(上海市南京西路1376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谷文达 虚构文字系列 水墨 纸本


  Gu Wenda Pseudo Character Series Ink on Paper 285×178cm


  展览:“谷文达:从中原王国到生物千禧年”,北德州大学艺术画廊,丹顿,德州。


  H&R布洛克艺术空间;堪萨斯城艺术学院,堪萨斯城,密苏里州。


  缅因州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波特兰,缅因州,2003-2004年。


  华尔街金融风暴后,中国当代艺术巿场趋于冷静,大家也开始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在激情过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属于中华民族文化血缘的人文哲思,于是开始被较为广泛的重视,而“水墨”这个与中国艺术文明发展不可切割的媒材,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议题。


  既然,“水墨”这个媒材为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分的认知应该无须争论,那么问题就在于“水墨”的内涵该如何赋予足够份量的定义,尤其冠上“当代”二字,讨论的空间就更加开阔。


  不可讳言,“水墨”的前身“中国书画”是必须要先被提出而不应回避的,毕竟“水墨”这个名词“曾经”是中国绘画形式与技法的一环,也是中国书法抽象性语汇的元素。


  艺术,本就是多元化的,面貌多元,方法多元,形式多元,工具多元,媒材多元。但是,每一种工具,每一种媒材,都具有“技术性”发挥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每一种艺术表现的背后,都应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支撑。而中国“毛笔”的出现,不但是一种极具科学性与挥发性的书写实用与艺术创作工具,在“毛笔”成为中国独特艺术创作形式背后的支撑,则是深邃的中国人文哲思与生活艺术体现。


  事实上,中国文明中“毛笔”的出现,早在殷墟甲骨上即有朱笔与墨笔的书写实证,历朝历代以来,毛笔兼具实用与艺术创作双重功能,在人人都拿毛笔的历史长河中,能以毛笔作为“艺术创作”工具而名留历史的艺术家却极为少数,即此一端,即说明了“毛笔”本身的“无罪”,罪在于部分未能深解或善用毛笔功能却又滥竽充数且自封为“书画家”者流,这类人物,才是遏阻中国书画艺术走入当代、迈向未来的最大掣肘者。因此,在为“毛笔”抱屈的同时,更要提醒毛笔这项伟大的艺术创作工具若在未理解其功能性前即轻言舍弃,无疑是在中国艺术追求当代性的道途上自废武功。


  不过,从另一个深层的文化角度来看,若能升华毛笔所创造的线性艺术与笔墨情趣所揭橥的中国艺术人文内涵,用任何媒材、工具表达亦无不可。大前提是,达到这样的领悟,非得深入传统,透彻的理解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传续不坠的中国艺术智慧结晶,才能客观的去芜存菁、撷精取华,创造出当代中国艺术的真精神,才能赋予“水墨”一词真正于当代的深度人文内涵。


  “当代水墨”,能否概括或代表中国绘画的现在与未来,其实真的不是重点,重点应在于任何一个欲以承担中国艺术开创新局的名词背后,是否具备了自身文化深度与广度的内涵与立论基础。


  事实上,近三、四十年来至今,台湾、中国大陆乃至海外华人艺坛在以“水墨”二字的相关名词上所争论的诸多问题,于一个世纪前即已极为完整的面向探讨与实践,而“画学”的内涵与覆盖面,才正是今日“当代水墨”面向未来所应充实的基础,有了画史、画论、画品及画法的全面探索与实务印证,握不握毛笔,用不用宣纸,就只是议题的一隅,如此朝既广且深的面向真正的用心思考、用力学习,或许才能使中国当代水墨跳脱“传统”与“创新”的争执不休,而踏踏实实的成为一门学问,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贯穿成延续中国艺术人文的永恒血脉。否则,“当代水墨”只会又沦为有心人于艺术市场上短线炒作的筹码而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尚扬  火山-1  水墨 纸本


  Shang Yang  Volcano-1  Ink on Paper  90×96cm  2006


  出版:《今日中国艺术家`大风景的窥探 尚扬》,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286页。


  展览:“纸上谈兵-名家纸上作品邀请展”,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2007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羽 8807 水墨 铅笔 宣纸


  Zhang Yu 8807  Ink Pencil on Rice Paper  68×68cm 1988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蔡广斌  窗·阴郁  水墨 宣纸


  Cai Guangbin  Window·Gloomy  Ink on Rice Paper  338×80cm  2005


  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下思考-蔡广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第28页。


  展览:“非常笔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5年。


  上海中国画院年度艺术展,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2005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良 清竹卉(五联幅)水墨 纸本


  Sun Liang   Fresh Bamboo (A Set of Five Pieces)


  Ink on Paper  25×50cm (Each Piece)  2012


  出版:《山水`花鸟`人物—黄阿忠,孙良,姜建忠国画近作三人展》,徐汇艺术馆,2012年,第50-51页。


  展览:“山水`花鸟`人物—黄阿忠,孙良,姜建忠国画近作三人展”,徐汇艺术馆,2012年。

责任编辑:木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