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品"拍卖表现抢眼 投资之前先做"功课"

一件1962年花250美元购买的艺术品,今天能值多少钱?25万美元,250万美元……如果告诉你它可能价值超过1500万美元,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更有甚者,这件艺术品并非独一无二,是当时艺术家通过机器印刷的“复制品”,你有何感受呢?这件不可思议的艺术品就

是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1962年创作的《柠檬色的玛丽莲》画像,即将于5月在纽约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它的估价已经超过了1500万美元。这个价格并非空穴来风,在1990年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它的“姐妹画”《橘黄色玛丽莲》的成交价是1700万美元。

不仅是在海外市场,近年来在内地的拍卖市场,“复制品”也有着良好的表现。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北京华辰2006年秋拍影像类作品拍卖专场上,袁毅平的《东方红》以4.4万元成交,任曙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之校外劳动》,估价2000至4000元,成交价达到了3.3万元,这些作品并非传统的银盐作品,而是采用“艺术微喷”工艺,通过打印机制作的。

对于许多的投资者来说,这些“复制品”的成交令人既惊又喜。惊的是复制的艺术品居然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喜的是在鉴别上可以比传统书画更加方便了。但事实上,“复制品”的身价如此之高,有其一定的因素,需要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先做“功课”。

《柠檬色的玛丽莲》虽然是沃霍尔采用丝网印刷的,但是整个过程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右半边是印刷的第一道黑线效果;左半边是用丙烯色套印的彩色效果,并仿效廉价印刷品的低质量效果,使镂版定线不精确,造成套色错位。至于“艺术微喷”工艺,则是靠质量取胜,它与传统商用和家用打印技术划清了界线,形成“色彩、品质、持久”完美统一,完全达到艺术品收藏的要求。

许多投资者都会担心,随着艺术品复制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作品数量增多可能会引起的贬值现象。但事实上,只要把握住“艺术”和“质量”这两个关键字,就一定能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复制品。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