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文物拍卖与回流的配套政策亟待建立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期国内和国外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上中国书画依然被追捧。日前,在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中国艺术品再度受到关注。除了纽约苏富比拍卖中国青铜器专场全数成交外,在“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专场拍卖中,苏轼创作的《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由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拍回。但国外竞拍要入境就涉及关税问题。依据目前的规定,进口艺术品要征收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为此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让这件作品真正地回流,藏家透漏他也向政府争取能对这些民间国宝的回流给个特殊政策,但目前还未有结果。在关税面前,国外竞得的《功甫帖》如何回归国内成为一大问题。关于如何更好的规范文物拍卖与文物回流机制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北京大学研究院彭中天教授。

中国文物网就目前中国国内情况来看,中国文物回流有哪些途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彭中天:目前中国文物流失现象很严重。关于文物回流的问题,我说过一句比较武断的话,就是对于中国文物的回流最直接的手段是通过战争抢回来。其他的回流方式通过外交谈判拿回来,或是通过市场流转再买回来,再一个就是通过捐赠的方式。

通过回购的方式回流文物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一整套规则,而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回购文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应厘清文物的产权。比如说老百姓会购房,国家得给房产证,首先国家是保护这种购买行为保护房子的产权的。其次若想拿房子抵押投资的话,也有房产相关的有一整套的抵押评估体系,这一整套体系是通的。而在文物拍卖领域则不然。这一问题不是市场能解决的。所以拍卖市场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的话,国家还需研究相关的配套政策。

若没有产权,中国文物就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产权,是在产权基础上的交换。文物没有产权,就难有主权。文物在市面或者黑市,已经被作为商品流通,政府不研究市场,不了解市场,对文物市场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我认为,整个文物市场的核心问题,就是厘清产权,没有产权,一定会带来大混乱。

我们现在只有《文物保护法》,这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文物流通法》,这才是关键。目前文物正在流通以及文物存在市场需求是不争的事实,文物不流通则必流失,如果没有适合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其结果只能是一个字:乱。

中国文物网中国艺术市场自兴起以来,海外回流成为我国拍卖行的主要拍品来源,除此之外,藏家们也是满腔热情争相将流失文物购买回国。近日中国藏家刘益谦以820多万美元竞得苏轼《功甫帖》却因我国高额税收而使难以归国。目前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彭中天:上海自贸区和北京天竺保税区都在探索克服关税、货币兑换等贸易瓶颈的新途径,这两个地方都可以让回流文物先进来,等成交以后再收税,否则先交了税在国内没卖掉,那么再想出国又是一件麻烦事儿。所以有了自贸区和保税区就可以先行试探市场。目前在这方面有很多配套制度都未完善。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但是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相应的法律保护,这个很重要。所以文物艺术品市场走到今天,若想立时就有大的起色,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环境,就会限制市场的发展,也会阻碍投资者的融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大学研究员彭中天
 

专家简介

彭中天

江西人。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彭友善为徐悲鸿、齐白石弟子。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SCUPS)工商管理博士,高级经济师,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南昌市人大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大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企业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成员,江西省文联顾问,中国庐山品牌建设总顾问,中国动漫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咨询顾问,南昌市、赣州市、新余市文化产业顾问,雅昌艺术网文化顾问,《管理学家》杂志总顾问。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