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公布拍卖成绩 中国成当代艺术品主战场

日前,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公布了它的全球拍卖成绩:总成交额高达491亿港元/456亿元人民币,共793件艺术品的成交价逾100万美元,私人洽购总成交额为42亿港元/39亿元人民币。在“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战后及当代艺术”等各个专项拍卖上的表现也极为不俗。对此表现,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赵力也认为,从佳士得和苏富比的年报上看,这个成绩是这两个公司拍卖的新纪录,现在的国际收藏市场行情也是1990年之后的一个新高点,整体国际艺术品市场形势是快速向上的。对2008年以后国内外收藏行情走向和国际收藏热点,赵力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印、俄成为新兴收藏市场
佳士得国际行政总裁Edward Dolman曾表示:“2007年,我们亦积极投放资源于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包括印度、俄罗斯、中国等。佳士得去年在亚洲市场占有率高达57%,稳居领导地位。”
佳士得去年在中国香港全年的总成交额高达36.9亿港元。当中所创的纪录包括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7400万港元)、陈澄波的《淡水夕照》(5072万港元)、董其昌的绘画和书法(4848万港元)及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1736-1785)(6752万港元)。
2007年,佳士得在东南亚艺术的佳绩包括邦尼的《市集》(1087万元人民币)、Nyoman Masriadi的Juling(Cross-eyed)(246万元人民币),全部都为这些艺术家刷新了世界拍卖纪录。印度大师N.S. Harsha的Mass Marriage 打破了画家的个人世界拍卖纪录(605万元人民币)。在印度,佳士得仍然是惟一在当地派驻全职代表的国际拍卖行。另外,佳士得授权的永乐国际拍卖公司在北京举行第三年的拍卖,成交额逾1亿650万元人民币。
对此,赵力认为,佳士得等拍卖公司正是看好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收藏市场,现在国际市场已经呈现新老交映格局。老牌的英美市场仍是主要交易者,好的藏品基本跑去那里拍,一件东西的成交价比国内好几件名品的钱都多。其中,纽约占了全球艺术市场40%多成交额,英国虽然是新崛起的交易市场,但因为经济坚挺而成为新的奢侈中心。德国近年一级画廊发展很快而备受瞩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这些新兴收藏市场,这几个国家主要是当代艺术发展得很快。
中国当代艺术
拍卖市场排第三
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全年成交额为113亿元人民币,而印象派及当代艺术拍卖全年成交额为104亿元人民币,在纽约佳士得去年秋拍中,更刷新了57项世界拍卖纪录,包括印象派大师马蒂斯、Signac、毕沙罗、吉亚高美迪、米罗和葛利斯,而名家如Freud、Ruscha、Prince、Thiebaud和Richter在此次战后当代艺术拍卖中打破画家个人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安迪沃荷的《撞毁的绿车(燃烧的绿车1)》以5.2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佳士得于2007年卖出的最高价艺术品。而伦敦佳士得在去年6月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中取得了1.7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是欧洲有史以来成交额最高的一场拍卖会。
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的拍卖成绩近年内也积极增长,在去年香港秋拍中,这两项拍卖共取得了777000000港元的骄人成绩,比去年春季上升了28%。而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更以74247500港元成交,打破了亚洲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
赵力说,从2003年起,全球排名200位的收藏家都将80%的钱转向了当代艺术品收藏。而中国近些年发展最快的也是当代艺术,而且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及其他出色的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和西方的同类型艺术,一起受到国际收藏家的垂青。目前中国在全球年轻艺术家的市场占有量已经达到30位,超过美国的24位。而且在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中,除英美外,中国占据第三位的位置。而从佳士得记录看,去年古画、古籍下降比较明显,涨的也主要是当代艺术这块。
艺术品市场
将进入“消费时代”
赵力认为,国际上受金融危机、次级债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会怎么发展还得看宏观经济的影响,毕竟投资市场属于流通资金,和经济是直接挂钩的。而中国这块,赵力认为当代艺术已经增长过快,今年不会像以前那么猛了,他主要看好古董和杂项。
赵力主要看好国内古董行情,他说,其实全球拍卖排名靠前几位的都是瓷器、古代工艺美术品等,自从明清中国艺术品单向出口后,国内所存的古董已经不多,所以,物以稀为贵。
赵力说,近年中国艺术品收藏从收藏变成了投资,现在将进入第三个时代——消费时代。普通人加入,有闲钱了购买艺术品,金字塔底部将扩大。这部分人不追求是不是收藏或者投资,喜欢就购买。所以他认为这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格局都有影响。将来拍卖会上不再全是恐怖的大头,而是会出现分阶分价的、好看好玩的杂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