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推出“尚文余事”专场

书斋雅玩,尚文余事。中国传统的文人书斋空间中的文房清供,器件虽小,却蕴含着文人在治国平天下之后归于平淡、铅华洗净后崇尚朴素的内心需求,他们正是希冀在朝夕相伴的书房生活和审美中体悟“道”,以“道”来养德,从而锤炼自身的人格品质。
北京匡时2013春拍首次推出“尚文余事”专场。此专场中拍品通过精心遴选,如清周尚均制寿山红花芙蓉石笔筒、清中期紫檀百宝嵌珊瑚盆景及清早期沉香木雕残荷水盂此等作品,具有“简”、“雅”、“新”的文人美学品位,符合一种寻求物外高隐、清心乐志的心态;反映出一种超出“俗泛”、平庸的生活理想。

周尚均,名彬,为清代康熙时期福建漳州人,擅长寿山石雕刻,其作品极具装饰性,兼具华茂,名重一时,与同时期的杨玉璇可称为双峰并峻的雕刻大师。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多为清宫所收藏,堪称寿山石雕刻的一代宗匠。本件周尚均制笔筒,取精选寿山红花芙蓉石为材,其色五彩斑斓,富有变化,石材的美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笔筒以锦纹为地,线内填金。筒身雕刻通景喜鹊登梅图,喜鹊或栖于枝上,或飞舞在空,梅花傲雪绽放,喜鹊的羽毛与梅枝的肌理均被刻画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笔筒底部以流云为地,其上线刻一条螭龙,刀法极为细腻。
清中期紫檀百宝嵌珊瑚盆景”,盆景下部由紫檀木制成,呈长方形,口沿底线皆错有银丝,花盆外围阴刻凹槽并镶嵌螺钿、碧玉、寿山、琥珀等名贵原料,组成缠枝花卉,中间托寿字。花盆上端立一枝珊瑚枝,未经雕琢,天然趣成,色泽红润,旧时又称“孩儿面”。

清早期沉香木雕残荷水盂”,器身取整块沉香自然形状雕成,作一枯卷荷叶,刻工逼真,叶脉布满全身,一只小螃蟹置于翻卷的荷叶边缘,叶柄翻转回旋于器底。残荷是历代文人工匠喜爱的题材,入清以后,多见于竹雕、玉雕。而利用沉香木刻仅见此一件,荷与蟹搭配寓意“和谐美好”。从此物的造型刀法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三松”款雕竹荷叶水呈有异曲同工之妙处,且年代相吻,无疑是一件三松无款之作。


另外,“清早期沉香雕荷塘情趣笔洗连座”、“清中期行有恒堂制黄玉浮雕花卉诗文镇纸”也将一同亮相于此次“尚文余事”专场,让这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带我们一同感悟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情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