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漏:葫芦瓶千元起拍百万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侧为该天蓝釉葫芦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底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80年的拍卖图录资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2年12月18日,于巴黎苏富比的“亚洲艺术”专场上,出现了这样一件拍品:三件形态各异的单色花瓶,以捆绑形式进行拍卖,据说其起拍价仅为3000欧元左右,拍前估价也仅为6000至8000欧元。但就是这么一件不起眼的拍品,却以180750欧元的价格成交,令人大跌眼镜。

网友花市暂得楼在微博上提及此事,原文如下:

巴黎苏富比2012年秋拍里单色釉的小专场,那个天蓝釉的葫芦瓶,是谁争去了?

网友纷纷回应:

@骨董时光:图录上既不标有款也不放照片,跟两个普通的凑一堆一起卖标价三千,没到现场的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结果卖一百多万,天下无漏啊。

@Chris_王包浆:因为有预展啊……而且四阿哥的东西能漏过去也太邪门了。100万感觉不算贵。

@Jack_Zhangs__World:这件器型很棒。只可惜烧制时遗留下的先天瑕疵影响了它的完美。哈哈,我刚开始猛举一阵,过百后就去打酱油了。最后一位帅哥电话举走。

@忍冬书斋主人:感觉是故意的啊,确实是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凡是去的,个个不动声色,暗暗地憋着劲儿要捡漏,就是这个结果了。

网友花市暂得楼在微博中还补充说,此件拍品100多万仍然是漏,是中漏,正价应为300万上下。

但也有网友怀疑这件拍品是否物有所值。

@雨香斋主:做皇子时保持低调和行事格外慎重,胤禛才得以在争储中胜出。若非康熙所赐,胤禛在被封为雍亲王后若自己定烧的话,就不是官窑。若是雍正登基后定烧朗吟阁系列,按其一贯的审美高标准和严要求,底足处理成这个质量那就是废品,被雍正看到,督瓷官不杀头也得被苛责。

@CERAMICS2011:此件器物本人上过手,真伪没问题,年代定雍正也无争议。惟独等级上各有看法,从器形、釉色与圈足修胎来看,觉得差口气,本人倾向于民窑,出高价买之人大概看成官窑了吧。

鉴定专家胡智勇介绍,葫芦瓶底足应该是卧足和玉璧底的样式,足部修胎都会稍显厚实。清代雍正始“朗吟阁制”款就常用于碗、盘、杯子之上,书瓶类上很少见。此拍卖葫芦瓶的款是很开门,但看图足部胎显薄、足尖处理圆滑,此特征在瓶类足上显现就不很开门,因没见实物,只要没盗用卧足碗、杯之类的接老底。

另据胡智勇所说,单色釉小件瓶洗罐之类的,底部施白釉属正常,但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雍正天蓝釉瓶底部都是施蓝釉的。

据苏富比官网介绍,此件拍品是18世纪中国清代的单色釉花瓶,曾出现在1980年11月26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场上,当时拍品号为342。此件拍品的底款为“朗吟阁制”。“朗吟阁”为雍正皇帝登基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中的居所,瓷器上书“朗吟阁制”器物有白釉花浇、天蓝釉僧帽壶、蓝釉盘、蓝釉碗以及白釉碗、杯、匜等。

这件拍品是否值此成交价格,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或许正如知名瓷器、杂项鉴定家刘越所说,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已是“天下无漏”。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