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军:近现代书画谁主沉浮?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李秀远)书画板块作为历来拍卖的重头戏,一直是拍卖市场的风向标,人们习惯性的透过书画板块窥视市场动向。2012年秋拍上半场已接近尾声,业界一致认为书画“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特别是当代艺术,疯狂上升之后终遭反馈,当代艺术似乎需要改头换面,彻底翻新。以今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为例,当代艺术的很多名家画作要么低价流拍,要么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成交。然而相比较而言,近现代书画整体表现比较平稳,成交价格并没有明显下滑。

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发展基金会特约画家马学军认为,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艺术品呈现缩水态势,诸如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近现代名家的书画,成交价格不尽人意。但是并不表示齐白石等名家不再是主流,未来的市场主体依旧是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近现代书画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板块,这也是为什么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一板块依然坚挺的原因。近年来近现代书画市场一路看好,许多精品都深藏于各大收藏家手上,而这些大收藏家大多没有参与到今年秋拍中来,比如一些国外的收藏家、国内的资深收藏家和东南亚收藏团体都没有出现,而是处于观望态度。毕竟这些藏家手上的作品件件精品,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投入风险很大。而又很少有新的精品出现,使得近现代书画板块行情有所下跌实属正常。然而由于其收藏人群根基较稳,经济形势好转之后,只要有精品出现,市场必然再次火爆。加入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人数也会继续增加,马学军认为人数可能会达到1.5至2亿人。

马学军认为,2012年秋拍许多新面孔“趁虚而上”,崭露头角,与大师争艳,部分作品甚至出现了100万左右起价,500万以上成交的现象实属正常。市场低迷,大师的精品很难出来,这个时期正是部分有潜力的书画家一展拳脚的时候。

对于这个时期是否适合收藏爱好者进场,马学军认为,市场调整期最好先看清市场形势再考虑入市,新进场的书画收藏爱好者不要以为艺术品价格下调就疯狂购买,应先了解艺术品的背景、了解作者的艺术风格、作品的市场价位、多看多交流,涉世不深的收藏爱好者首先要做足功课,切忌凭第一感觉便入手,因为对于新进场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往往第一感觉是错的。收藏就如同炒股,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针对现在许多人收藏艺术品只看是否出自名家之手的理念,马学军认为,他个人也认为作者很重要,大师的作品虽然不能说是件件精品,但是基本上都能登大雅之堂。同时他强调大师虽然重要,但是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真正喜欢收藏的人不会去计较这幅作品出自哪里,之所以收藏完全是因为喜欢,而不仅仅作为一种投资,他能够从作品里读到一种境界,一种修养,能够与作品、作者产生心灵上的感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特约国画家 马学军   中国文物网 李秀远摄

马学军,又名马泉岑,字松泉,号云居山人,1969年生,湖北仙桃市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 。师承著名国画家张立辰、唐勇力、陈平、田黎明、周韶华、邵声朗等名师。现居北京,职业画家。近几年国画作品曾在北京、哈尔滨、大连、济南、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个展及联展。作品多次发表于《中国美术报》、《湖北日报》、《黑龙江日报》、《中华鉴宝》等刊物。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友人收藏。  现为(香港)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客座教授、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博公益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国画家”。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