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活”登上北京翰海秋拍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收藏理念都是厚古薄今。拿到一件东西,首先要看年代是否久远,够不够年份。只要是“大新活”,则不屑一顾。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007年秋拍中,首次推出了两个当代艺术品专场:“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和“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专场,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引入大型拍卖会。这两个专场俱为国内首推,所含拍品除个别石材异常珍贵、令人不忍奏刀的原石外,全部为当代工艺大师的精品力作。

从拍卖成交额来看,“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总成交价为1905.7万元,成交比率为80.59%,“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专场总成交价为3223.4万元,成交比率为71.42%。这两个首次推出的专场不但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最终的成交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当代工艺品在拍卖预展时就吸引了众多目光,拍卖当日,海内外多家重量级媒体纷纷亲临现场,大厅里座无虚席。首先进行的是当代工艺品专场,一材质精良并由中国玉雕大师汪德海妙手精研的《白玉雕大千佛国图》以392万元的成交价率先报喜。

“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推出了福建寿山石、内蒙巴林石、浙江昌化鸡血石等国石名品,其中不乏田黄、善伯洞、荔枝洞、杜陵坑、大红袍等国石中的顶级石品,大都已成为面临枯竭的珍贵稀有资源,因历代不断开采,上好品质的石品近乎凤毛麟角,古代就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昌化鸡血石也以“鸿运当头”的吉祥意义和稀有性,一露面就被海内外藏家抢购一空,特别是压轴出场的国家级雕刻大师牛克思所制《昌化鸡血雕楼阁山子》,以700万元的高价起价,经过数十手激烈的竞争,该件拍品最终以1344万元成交,此天价创造了中国当代工艺品竞买交易市场的最高纪录。

《昌化鸡血雕楼阁山子》材料之大、血色之纯正饱满可称千年难得一见。作者巧妙运用石材本身的颜色和纹理,巧雕出松石楼阁掩映其中的妙境,又完整保留了鸡血石的独特美感,可谓巧夺天工。此件作品创出天价以及此专场优秀的成交表现,为当代工艺品特别是工艺大师的精作指引了一个未来的市场定位。

另外一件吸引买家目光的是石中天所作《巴林石巧雕章鱼摆件》,把巴林石丰富的颜色变化运用到了极致,以黑色雕成海螺的外壳,间有浅色纹理,真实细腻。更为巧妙的是石材一体的浅黄色和红色部分被雕成海螺外露出来的质地鲜嫩的螺肉和张牙舞爪的章鱼和寄居蟹,而章鱼的眼睛部位,又巧妙地保留了石材中的浅黄色,浑然天成,使人不得不感叹造化之玄妙。

当代艺术品高价成交释放出一个信号:非历史传承的新工艺品也有一批实力不菲的收藏群体,而这个群体一直是被拍卖市场所忽视的。此次拍卖向市场、公众证明了原只在民间交易的当代工艺品完全可以进入拍卖市场并获得良好的成绩。而拍卖则会使此方面作品的交易更公开、更透明。让我们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受到藏家的关注,以此增进他们的创作热情,释放出更广阔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并通过市场运作提升其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使一些在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曾经辉煌的传统技艺,通过经济的手段得以传承和保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云集了国内4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工艺美术师的60多件优秀作品。其中包括紫砂器、瓷器、玉雕、砚雕、漆器、缂丝、古琴、紫檀家具八项,所选作品都是经过业界专家反复论证认可的作品。

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宣传部的曹佳欣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民间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沉寂已久的工艺美术行业早已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更新的审美理念的推动下,当代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水平,无论从工艺手段、题材选择、精细程度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长足发展。众多国家评定的工艺美术大师无论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学识水平都远非古代工匠可比,可以断言,新的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