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首次进入拍卖市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首次成功尝试影像拍卖并取得成功后,华辰秋拍又首次试水拍卖老唱片。记者昨天获悉,华辰此次上拍的1000余张唱片发行时间跨度由清末至上世纪90年代;发行公司包括百代、大中华、高亭、胜利、蓓开、丽歌、宝利、中唱、人民唱片等各大唱片公司;内容涵盖戏曲、曲艺、乐曲、名人讲话录音、朗读片、革命样板戏、民族音乐、流行歌曲等各个种类。

自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到本世纪90年代初黑胶唱片全面停产,老唱片在人类历史上流行了近100年。随着CD唱片等数字媒介的产生,黑胶唱片逐渐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老唱片作为一种收藏品,其稀有性开始显现,由此北京华辰率先在国内推出老唱片专场拍卖。

链接

稀罕的老唱片

■“洋人大笑”:最早的老唱片

19世纪末,一些外国商人开始在上海摆摊播放唱片。法国人乐邦桑是其中之一,他在南洋桥一带设摊播放唱片,主要播放的是一张名叫《洋人大笑》的唱片,并称“十文钱听一次,不笑者,分文不取”。稍后,百代红公鸡再版了这张唱片,这张《洋人大笑》在中国唱片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另一张百代红公鸡钻针佛经唱片,所录为普陀山高僧真达法师诵咏的《香赞》和《大悲咒》。上世纪20年代,百代公司发行了4张咏诵佛经经文的唱片。头版红公鸡佛经唱片多年来只见这一张面世。

■手刻唱片:史短量小“真古董”

清末手刻片和清末单面片也是这批唱片中的一大亮点。20世纪初,清末手刻唱片及单面片是传入我国的第一批唱片,当时百代公司销售的唱片,是事先在中国请一些著名京剧演员将唱词录制好后,手工用刻刀在片芯上刻上片名、片号、演唱者名字。手刻唱片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发行量都很少,又主要是向王公贵族及富商巨贾发售的,所以现在市面上并不多见,是唱片中的真正“古董”。

■单面唱片:中国第一出外国京剧

清末单面唱片中,由著名剧作家、京剧演员汪笑侬灌制的《瓜种兰因》被誉为“中国第一出外国京剧”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尤为难得。

■文革讲话:估价最高的密纹唱片

本场估价最高的老唱片是毛泽东、周恩来及文革中江青、林彪、张春桥、陈伯达、康生、杨成武等人的讲话录音的密纹唱片,一套10张,预估价在8至12万元。而戏剧大师曹禺自己朗读的散文名作《远望》、大批样板戏唱片,以及周璇、李香兰、吴莺音、白光、邓丽君等等这些经历沧桑的唱片婉婉悠扬,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