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当里的猫腻(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电视里的鉴宝节目很受欢迎,大家都恨不能让破家值万贯。生活中,各种懂或不懂的人纷纷去遛古物市场,希望能捡漏儿发一笔。经常也能听到身边的人聊起拍卖,当然大家都是道听途说,越传越具体,洗钱、赝品等等均是吸引聆听的字眼。所以当写这里面门道的小说面世,我就心生好奇。

一张几年前卖不到十万元的画作,现在能卖到两千万,比很多传统意义上暴利行业的利润还要高出几千倍。当代艺术品拍卖天价到底是真实的成交,还是一场骗局?藏品交易,一锤定音,谁在笑,谁在哭?于是,一本揭示专业炒作猫腻的实战小说《作价》拉起大旗,直击当代艺术品拍卖黑幕。

现今的古玩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尔虞我诈,防不胜防。对于资深藏友,这些还不是最操心的问题,他们更操心的是,如何用一个合适的价钱买到中意的藏品?又如何让手中的藏品稳稳升值且能卖个好价钱?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炒作的手段,那么拍卖行里“天价”频出的背后,到底是高手之间的智慧博弈,还是步步做局的黑幕和猫腻?

这本书的主人公叶晓枫是一个有实力但无名气的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以窥见这个行业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运作内幕,并情不自禁地卷入一场专业炒作之中。一夜之间,他的画作被拍出天价,隐藏在幕后的各种炒作手段及潜规则令他瞠目结舌……

“天价做局”不仅仅是一个圈套,更是人性的挣扎,或许这也是最考验作者功底的时刻,把故事讲清楚不难,难的是通过故事本身来展现人性的矛盾和挣扎。作者为创作此书,特意采访了很多玩家藏友,并数次亲历拍卖现场,暗访追踪诸多交易案例。希望能给喜欢和关注艺术品交易的读者提供一点管中窥豹的借鉴和启示。

正如张大千再传弟子赵夜白所说:“作者用精妙的笔法、洞彻灵魂的眼睛,深入感知行业的专业写实性,揭示了艺术品及其拍卖行业黑幕,表达了对产品过剩资金闲置后产生的新金融资本时代的商业、社会甚至个人行为下的思考,以非常真实的当代艺术品行业作为切入点,由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当代社会商业化经营史;透析了人性之善与恶、美与丑,并在其中指出灵魂的终极走向及救赎,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商战斗争长卷。”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