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秋拍调查系列之四:蘇富比引发当代艺术的结构调整?
2012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在夜间开拍,这场被著名策展人顾振清称为“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的拍卖会总成交1.3亿港币,上季的成交额则为2.11亿。在市场调整期重新观察这次专场,蘇富比似乎有意控制青年艺术家板块的风险,转向了较为平稳的香港当代艺术家和中国抽象艺术家,使当代艺术中没有出现“黑马”。在尽量回避炒家的策略中,中国当代艺术传统的市场热点似乎正在转移,当代艺术市场或许将经历一场结构调整。
一场没有“黑马”的拍卖
“拍卖现场表现很冷,藏家来的也很少,作品拍完1/3后,现场买家开始离席。”顾振清描述。在蘇富比当代艺术拍卖现场,记者发现明显少了些中国大陆军团的面孔、东南亚收藏家团体,不论是资深藏家或是中国内地的画廊主这次基本大多都没有出现。出现的仅仅是一部分的港台藏家及画廊主及少部分的金发海外藏家。
顾振清很喜欢在拍卖会上“捡漏”,艺术市场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处于调整期,正是买家进入的好时机,“虽然这场拍卖会的价格很低,但是我看中的几件作品都没有买到,逢低吸纳的买家很多,好东西还是有人买,只是低于市场价。”
2012年春拍,蘇富比推出70后艺术家,贾蔼力《苍白的不只是你》创个人拍卖纪录,同时带动国内青年艺术家的二级市场。今年蘇富比拍场上,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却很少,而是将方向放在较少参与拍卖的一二线之间的艺术家身上,还特别推出了香港当代艺术单元和中国抽象艺术单元,其中,吕振光、丁乙、江大海等艺术家的作品以较低的估价呈现并在估价内平稳成交:香港艺术界先驱吕振光《山水系列第0008号》(估价:10万至15万港元) 以11万港元落槌;丁乙《十示93-9》(估价:100万至150万港元) 以130港元落槌;江大海《鸿蒙2号》(估价:30万至40万港元)以30万港元落槌。邱世华《无题》(估价:12万至18万港元)以19万港元落槌。
“春拍时候推荐的贾蔼力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蘇富比当初推荐贾蔼力的目的就达到了,由于不想将年轻艺术家的价格推的太快、太高,这次,蘇富比希望把在二级市场活跃度较低的优秀一二线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带上拍场,同样也希望能提高大家对这一批艺术家的关注。艺术市场是不以年龄排序的,并非越年轻的越好,很多中青年辈的抽象艺术家,其创作风格也是值得藏家关注的。” 香港蘇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拍卖是根据市场边做边调整。
“蘇富比对于此次拍卖还是很花心思,从拍品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策略,一方面对作品估价有所调整,另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的需求,选择雕塑、影像、装置等各种门类的作品,同时尊重市场和艺术品的游戏规则,拒绝炒家,因而没有年轻艺术家黑马出现。”顾振清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他认为青年艺术家本身就是一个盘,借助资本的运作而扶摇直上,蘇富比深知市场发展的结果而不予理会,正体现了百年老店企业的自律。
这次香港蘇富比除了中国当代艺术之外,还特别推出了其他的单元,香港当代艺术单元和中国抽象艺术单元,虽然这个单元都以可观的价格成交,但是并未像春拍时,特别推出青年艺术家单元那样出彩。当代摄影板块共有18件上拍7件流拍,且每件拍品的价格都以低价成交。这次韩国和日本的当代作品上拍数也明显减少,仅有为数不多的草间弥生装置作品较为出众。香港蘇富比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于拍卖后表示:“拍卖结果证明市场正进入成熟阶段,我们乐见资深藏家继续积极参与拍卖,整体竞投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另外我们特别策划的抽象艺术单元及香港艺术单元备受藏家欢迎,可见我们致力开拓市场之方向受到市场肯定。”
当代艺术的新排名?
传统的市场热门中,只有张晓刚的《天安门,1号》拔得头筹,价格为2082万港币(约合267万美金),超过预估1525万港币的价格,这件作品被一名欧洲藏家拍走。方力钧共有4件作品上拍全数拍出,有2件《2002.1.30》、位居最高前十位的七、八位。岳敏君共有8件作品上拍2件流拍;王广义共有4件作品上拍1件流拍。大多作品都于刚过估价落槌或低于最低估价成交。
整个专场成交率为71.61%,著名策展人顾振清在微博中称中国当代艺术遭遇黑色星期天,“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
“香港蘇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会对画廊产生很大的影响。”顾振清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在他看来蘇富比可能对一级市场的价格造成影响。除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外,大陆的税务风波是影响此次拍卖走低的另一重要原因,因当代艺术藏家大多持观望态度,出场率并不高,因而此场拍卖会势必会对买家的信心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否会影响即将开始的大陆秋拍市场,还有待观察。
“至少不会影响保利的拍卖,一方面大陆市场很成熟,另一方面保利的客户很广泛,我们根据市场选择拍品。”保利执行董事赵旭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
梳理蘇富比本次专场最高成交价的十件作品:张晓刚《天安门1号》以2082万港元成交;刘炜《革命家庭系列:晚宴》以1,746万港元成交;曾梵志《火》以842万港元成交;曾梵志《无题(面具系列)》以662万港元成交;刘野《教宗拯救小猪》以542万港元成交;草间弥生雕塑《维纳斯网(R)及无限网维纳斯雕像(R)》以422万港元成交;曾梵志《无题》以338万港元成交;方力钧《2001.2.1》以290万港元成交;方力钧《2002.1.30》以266万港元成交;刘野《阮玲玉2号》以254万港元成交。其中也不乏亮点,刘炜的作品上拍6件,流拍3件,但作于1992年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调动了现场的气氛,以1746万港币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该作品是九十年代中国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品,1993年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曾梵志的作品则有3件进入价格前十名,刘野上拍7件作品全数拍出,其中《教宗拯救小猪》以542万港元成交;《阮玲玉2号》以254万港元成交,都挤进成交前十位。
“中国经济增幅放缓,股市长期低迷,房地产巿埸交易惨淡,艺术品进口商受进口税打压;嘉德香港和香港蘇苏富比香港秋季拍卖会的确成为测试中国买家对近现代艺术品、当代艺术品、古董、葡萄酒、手表和珠宝等另类奢侈资产需求是否强劲的指标。”阿特姐姐在微博上表示,目前不少人在讨论当代也似乎版块的“崩溃”,顾振清则提到,当代艺术中火爆的部分是“中国符号派”,而观念艺术、抽象艺术,中国内涵部分都没有真正火爆起来。
在他看来,其中还有很多未被关注和完全了解的艺术家,例如黄永砯、刘韡、杨福东、孙原等。他认为那些未被关注的艺术家都具备一定的潜质,只是艺术市场对他们的认知有所偏离和错位,并没有把这批人真正开发出来。他说,那些当代艺术名家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的,在2000年之后的国际大展上,他们并不活跃,甚至难以进入这些国际大展。可以说在2003年之后,他们在市场上“回光返照”了一把,而有的投资者和投机者正好赶上了这个当口。正因为他们对于有核心竞争力的画家有错位的关注,才会拼命炒作带有符号的标签的画家。当然不可否认,在符号派中也有核心的艺术家,他们也会被留下来,但只有他们的最重要的作品才有价值。市场肯定会大浪淘沙。
当代艺术消费需求的转移
如果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以市场价格作为衡量标准的话,2006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可以称之为“市场化”、“明星化”的时代。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墙外开花墙内香”,在国际市场上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是西方人主导的市场。早期西方藏家大多是民间收购、低价买入,选择的都是19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先锋艺术家们,最具代表性、也最被大家熟知的是尤伦斯夫妇和希克的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50年的路,价格不符合艺术品发展的正常规律。”艺术家常天鹄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表示。06、07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极度繁荣时期,作品一度成几何级倍数增长,曾梵志《面具》系列于2007进入千万元。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快速发展,归功于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的走强和大笔热钱的涌入。在曾梵志作品价格失控的两年间,苏富比纽约也在2006年制造出了张晓刚《血缘:同志120号》的当代作品标王,并且刷新了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的拍卖纪录,用价格叫响了“当代艺术F4”的称号。
08年金融危机,当代艺术遇冷,在一片“洗牌”、“崩盘”说的言论下,当代艺术市场依然稳步上扬。信心是艺术品市场的基石,金融风暴动摇了大多数投资者的信心,但同时,也给亚洲超越欧美带来了契机。特别是2009年以来,亚洲拍卖市场的活力和欧美市场的衰落,颠覆了传统艺术市场的天平,市场的重心开始向东偏移。受到中国艺术品价格迸发诱惑的亚洲艺术买家们,纷纷投入巨资,争抢作品。在热钱的涌入下,良莠不齐的中国当代艺术再次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全球范围内的各大艺术博览会、双年展,也从侧面证明了艺术买家选择的正确性。
然而2011年秋拍,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内地艺术市场再次遭遇冷清场面,当代艺术藏家的信心再度受挫,当代艺术面临重新洗牌。“中国的当代艺术的泡沫一直存在,但是自主原创、倡导文化倡导性价值以及主体意识成长发展的作品是有价值的,应该被重视,而片面追求动物标签、中国符号的作品造成当代艺术的倾斜。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有错位,误以为欧美只重视90年代的艺术家,忽略了2000年以后成长以来的艺术家,导致市场趣味的落伍。回到当代艺术现场,处在爆发期的艺术家很多,但市场并没有跟进,始终推崇的是90年代成名的艺术家,因此需要积极梳理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美术史线索,让真正的艺术家留下来。”顾振清说。
当代艺术板块虽再度遇冷,但从整体情况看,周春芽、刘炜、曾梵志、刘野等人在当代艺术板块里属于补涨的艺术家,他们与F4年龄相仿,作品价位却还存在差距。周春芽作为年度“黑马”,凭借1981年作品《剪羊毛》以3047.5万元成交,进入千万元俱乐部,同时颠覆当代艺术市场格局。
“周春芽、刘炜、曾梵志、刘野”堪称当代艺术新F4,近两年市场表现稳健,渐趋成熟,受收藏家追捧。2010年,刘野《金光大道》以1914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出,成为当年拍卖市场上的最大赢家,之后一路攀升;同年,刘炜创作于1990年的代表作《双亲》,在北京保利以977.5万元成交,10月7日,刘炜作于1992年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以1746万港币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而曾梵志比较特殊,自2005年起,作品就成倍增长,2008年6月,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No.6》以7536.7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拍卖的最高记录。
当代艺术板块在回归理性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内部调整,而调整不存在新旧之分,只是以往涨得过快的艺术家,在藏家们疲于承担、慢慢挖掘另一拨人的时候,开始有下潜的趋势。而原本被低估的艺术家,在这个转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浮上来。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成交前十中新F4仅周春芽缺位,老F4仅张晓刚位居榜首。当代艺术价格回归理性的同时,也说明艺术消费的产生。“当拍卖价格低于市场价,艺术消费自然要产生,同时投资者出局,当代艺术泡沫被挤掉,也将迎来艺术消费和艺术收藏的时代。”顾振清说。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