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
时间:6月4日 夜场 19:30—20:30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A厅
吴之振《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14种
册页、手卷 尺寸不一
RMB:12,000,000-15,000,000
在 2011秋拍“晚明五家作品专场”、“吴门画派作品专场”等古代书画专场取得傲人成绩的基础上,北京匡时秉持专业理念,将于2012年春拍隆重推出“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
“明遗民书画”是在清初遗民文化的大环境下出现的。遗民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给文学艺术注入新的内容。清初画坛上著名的 “四僧”之八大、髡残、弘仁,金陵画派的代表龚贤,常州画派的代表恽寿平、山西大儒傅山、宁都魏禧、昆山顾炎武、归氏父子等等,他们或出家或隐居,均在这场鼎革之变中纷纷作了遗民。并在美术史上留下许多经典作品。
易代和社会动荡改变许多人的思想审美,遗民书画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样式特点,随着书画市场高涨,这些遗民书画家已成为市场的宠儿。为飨广大藏家,北京匡时经过仔细论证,拟在2012年春拍中推出“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再次深度挖掘遗民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
吴之振、黄宗羲、吕留良等二十七人 行书《种菜诗唱和诗册》
纸本册页(27开)
26x37cm×27
著录:1、 吳之振《種菜二首》、《自和種菜二首》(見《黃葉村莊詩集》卷三、《石門縣誌》卷十一)
2、呂留良《和種菜詩》 (見《呂留良詩·零星稿》)
3、黃宗羲(《南雷詩補遺》 (見《黃宗羲全集》第十一冊)
4、曾燦《和吳孟舉種菜詩》 (見《六松堂集》卷九)
5、汪琬《次韻石門吳孟舉種菜四首》、《再賦種菜贈吳孟舉》
(見《堯峰文鈔》卷四十七、卷四十二)
6、尤侗《和吳孟舉種菜詩二首》 (見《看雲草堂集》卷七)
7、鄭梁《題吳孟舉種菜詩冊次韻》 (見《五丁詩稿》卷三)
8、勞乃宣《題吳孟舉先生黃葉村莊種菜圖》(見《桐鄉勞先生遺稿》卷七)
备注:1、此册可谓遍请天下名流分别唱和,参与唱和的人有黄宗羲、吕留良、汪琬、尤侗、俞南史、黄宗炎、陈骝、吴震房、劳之辨、邝世培、范芳、郑梁、顾湄、宋实颖、钱德震、钱中谐、徐树丕、曾灿、吴蔼、徐树滋、徐晟、吴自牧、吴见思等等。
2、吕留良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存世手迹极为稀见。
3、吴见思题册首、吴震翔作《黄叶村庄图》
4、劳乃宣、吴郁生、陶世凤、沈卫题跋。
得资深藏家大力支持,本专场精品力作频现。其中,更有见证清初文坛盛事的《种菜诗唱和诗册》等原作将首次现身。这份由浙江吴氏家族珍藏三百年,由十四件作品组成的标的,呈现了吴之振、吕留良、黄宗羲、陈廷敬、王士禛、梁清标、汪琬、尤侗等当时五十余位政坛、文坛、朝野巨子的相与酬唱,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纪中国鼎革之变背景下的一段帝国往事。
吴之振(1640—1717),浙江桐乡人,字孟举,号橙斋,晚年号黄叶老人,清初著名诗人,山林诗被誉为清初第一,曾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在有清一代影响深远。这组作品共分为五大类:吴之振请人与之唱酬的墨迹,吴之振自书墨迹,吴之振画像,吴之振之孙吴兰成墨迹,吴之振后人吴滔山水;还有吴昌硕等为吴之振后人所制的十九方印。整组作品数量庞大,人物众多,种类丰富。整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完整性、体系性、信息性、历史性在拍卖场上都未曾见之,尤其是作品和史实的印证,更显示出其真实而弥足珍贵。
陈廷敬、王士祯、梁清标等二十八人 《赠行诗》
绫本册页(28开)
31.5x26cmx28
著录:
1、陳廷敬《送吳孟舉還語溪》 (見《午亭文編》卷四)
2、陳祚明《贈吳孟舉》 (見《稽留山人集》第十九卷)
3、嚴我斯《送吳孟舉》 (見《尺五堂詩刪初刻》卷之四)
4、徐乾學《送吳孟舉》 (見《憺園文集》卷五)
备注:1、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博学好古,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
2、陈廷敬(1639—1712),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3、严我斯(1629年-1679?)字就斯,一字存庵,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康熙三年(公元一六六四年)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左侍郎。文章操行,为时所重。
4、徐乾学(1631—1694)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
整组作品流传有序,品相保存完好。尤其《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册,以及禹之鼎《橙斋先生像》等作品中的唱和与题跋,为我们保留了当时诸多遗民中的文章巨子如吕留良、黄宗羲等人的珍贵墨迹,并透露出珍贵的历史信息,相信这一专场以及这组作品的推出,定会得到收藏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禹之鼎(1647—1716)橙斋先生像(局部)
纸本手卷本幅:21x32.5cm
题跋:27x184cm
出版:1、《黃葉村莊詩集》光緒四年。
2、陳訏《題橙齋先生遺像》 (見《時用集》己亥年詩)
备注:1、吴之振上款。
2、杨岘题签。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